查看原文
其他

盛 平:伍精华谈干部内调——西藏汉族干部内调始末(之九)|百年耀邦

盛 平 百年耀邦 2022-10-06

胡耀邦史料信息网(http://www.hybsl.cn)微信公众号:hybslw,订阅请点击上方蓝字“百年耀邦”


伍精华同志长期担任民族地区领导工作,曾在阴法唐之后1985年至1988年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后任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 2007年10月病逝。伍精华逝世后新华社发布的中央评价说,他是我党优秀的民族领导干部2006年10月、11月,伍老曾多次谈到西藏汉族干部、职工内调工作的来龙去脉,用众多事实回击抹黑胡耀邦的言论。这也是伍老的遗志之一。

 

一、1980年汉族干部内调是正确的

伍老在谈话中指出:胡耀邦在涉及到汉族干部问题时,继承了毛泽东、周恩来民族团结的思想毛、周有逐步培藏族族干部的思。经过几十年培养,在藏族干部已慢慢成长起来的情况下,汉族干部除一部分确实因工作需要而且本人也愿意在藏工作外,其余都调回内地,是可行的。1980年时的实际情况是:当时全国正在进行调整,压缩整顿各项事业,而西藏养活一个人所花费的成本,在内地可养活3人。汉族干部内调,有利于减轻国家财政负担。邓力群在其著《12个春秋》中说什么调汉人出来导致了后来的骚乱,这种观点不能成立。胡耀邦是从尊重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基本权益、遵守民族区域自治法出发,而考虑问题的。

伍老回忆,西藏50年代刚解放时,藏族干部没有成长起来,大批汉族干部进藏是对的。从西南进军的(干部)也好,从西北进军的(干部)也好经过几十年艰苦细致的培工作,藏族干部已经成长起来了。而且文革造成了民族关系很不正常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耀邦同志在西藏作这样一个讲话,作这样一个决定,是正确的。而且他的讲话是中央决定的,是代表中央讲的。

但是当时自治区有的同志提出两个问题,但都不能成立。一是担心影响西藏的工作这其实不成问题耀邦同志提出,西藏特别需要的汉族干部,组织上要做工作,他们要继续留下来帮助藏族干部。二是说汉族干部自己不愿意走这需要说清楚当时的实际情况。有些汉族干部不愿意留在西藏,尤其是那些有文化、水平较高的干部,回内地能够得到好的安置,有好的发展。但有相当一部分(汉族干部)在西藏以恩人”自居,而且他们知道汉族老干部回到内地后,没有多少文化和本事,得不到好的安置,所以不愿意回来。文革前后,有一些在藏的汉族干部把舅子老表带进西藏,有的带一个班(十几个人)这些人没有内地的组织介绍(进藏干部有组织介绍的是18军的老同志和后来逐派进去的人)这些组织上没有派,通过自己的熟人介绍进藏的干部,还有那些长大后在西藏就业的干部子女,那些在藏就地转业的军人,这些人都无法内调。内调干部遵循的是“哪家姑娘哪家接回来”的原则。那些在藏转业和就业的人,尤其是那些凭关系进藏的人,内地不愿意接受。例如江苏,他们自己派出去的人同意接受安排,其他的一律不管。

还有一种情况,当时存在一种“鸟”干部,这些人每年夏天到西藏去一趟,冬天回内地。按照当时的休假制度,休假期间的路费、治疗、食宿费用都可以报销。他们这种行为当时被称为每年到布达拉宫“朝一下佛”。援藏的钱很多用在了这些人身上,这些人当然不愿意调回来。1985年9月初,胡启立在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上,严肃批评了这种现象。

伍老说,内调汉族干部是中央决定的,是中央集体决定。胡耀邦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将会证明他的意见是对的。

伍老回忆说,我还记得当时耀邦同志的指导思想是换思想不要换人,不一定要换任荣等人,但是其他同志都没有同意。

伍老回忆:耀邦同志是1980年5月到的西藏,我当时在四川省委工作,看到了传达的耀邦同志讲话,听到了当时的政策:用两三年时间逐步内调西藏离得开的汉族干部,西藏工作需要的留下。我再说说西藏汉族干部的情况。西藏汉族干部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组织介绍进去的;一部分是在藏汉族干部的亲戚、熟人,这一部分人(内地)组织不要,本人不愿意回来;还有一部分是在西藏就地吸收的转业干部、干部子女。这部分人内地各省自治区也不要,他们也不愿意回来。当时采取的政策是自己报名、组织批准。有的西藏不需要,但不报名,留下来了。有的西藏工作需要,本人也有能力,但是报名走了。这影响了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工作,比如会计,走了就没人能干。有人把这个责任推到胡耀邦头上。应该说,内调工作中出现的混乱是执行中的问题。胡的讲话是经过中央集体决定的,耀邦从西藏回来后,中央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然后西藏按照内调有关文件开始内调干部。

伍老说,1985年我在西藏工作时,当时中央要精简机构,按照中央的31号文件精神,西藏与中央不要求机构对口。不要中央有什么,西藏就有什么。四川1亿人口,西藏200万,但西藏与四川相比,西藏当时只有两个机构没有,一是铁路局,因为西藏没有铁路;一是石油局,因为西藏没有石油。耀邦说先从西藏,后到青海、宁夏,分期分批精简机构,减少吃皇粮的人。我们自治区党委讨论,批准通过了精简机构的方案。我在西藏时对干部的政策是:“长期建藏、边疆为家”,但这样的口号很难做到。有的人长期在,身体吃不消,病了。而且西藏几十年来没有形成一套适合本地情况的干部管理体制。当时中央组织部的同志还专门到西藏研究过这个问题。我说,要注意公检法、文教卫各条战线的干部的不同,注意自治区、地委、县委各个级别干部的差别。后来才实行轮换制。当时西藏是这么一种情况:一到冬天,书记处留下一两个人值班,大部分人回内地;到春夏,又回拉萨,开会时,一排还坐不下,要弄两排才行。

 

      二、1986年西藏精简机构,又内调1.7万汉族干部

1980年下半年开始的西藏汉族干部内调工作并没有彻底解决西藏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弊端4年后,1984年8月,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西藏经济工作咨询小组组长黄毅诚发现西藏地区机构重叠、干部冗员问题仍然严重,他把这个情况当面反映给了区委书记阴法唐。黄毅诚提出了几个问题。他认为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各级干部过多如浪卡子县总人口只有7000多人,可该县的组织机构十分庞大黄毅诚的身份重要,他对西藏地区机构和干部人事问题的看法可谓深刻冷峻黄和胡耀邦、万里及中央工作组同志的看法一致。

西藏的一把手(注:阴法唐)回答说,按中央规定西藏自治区是一级省的组织编制,应和四川省是相同级别,水准应相同。”黄毅诚说:“从政治上说西藏自治区是一级省一点也不过分,但四川省有1亿人口,而西藏只有230万人口。”黄毅诚回京后向中央汇报了他的意见,意见“被中央接受,要求西藏精简管理机构,大约减下了几万人。”(黄毅诚:《我的故事》第165页)

1985年8月31日,在自治区成立20周年干部大会上,时任西藏区委书记伍精华在大会报告中谈到西藏干部问题时,高度肯定了西藏干部民族化的决策,认为这是西藏自治区成立20年来的重大成果之一。伍精华指出,20年来,民族干部茁壮成长。全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已达3.19万多人,占干部总数的62%。民族干部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的主要领导职务基本上已由藏族干部担任。不但有了本民族的教授、工程师、医师、畜牧兽医师、农艺师、会计师、记者、作家、艺术家等各种专业技术人才,而且日益增多。

虽然在干部民族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面对依然艰巨的机构改革、裁撤冗员的工作,在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这样隆重的庆典上,伍精华不得不在中央代表团和广大干部面前,特别指出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伍精华在报告中提出改革不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的问题。虽然汉族干部、职工内调的工作刚刚结束两年,但西藏干部队伍人浮于事、冗员繁多的状况并未得到有效纠正。伍精华指出,行政机构要少而精。西藏行政机构的设置,要本着宜粗不宜细、宜简不宜繁的原则,逐步进行调整,以适应西藏经济建设的要求。目前我区行政管理机构臃肿庞大,机关部门分得太多太细,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才又很缺乏。这种状况与西藏经济基础很不适应,必须改变。作为时任区委书记,在这样大喜的日子里,自曝家短,可以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这些问题在自治区已经很严重了,必须严肃面对这个问题。

伍精华强调:“我区机构的设置不能照搬内地的办法,也不能和中央各部门完全对口,要做到少而精。要通过机构改革,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简政放权,政企职责分开,加强经济实体和科教战线的力量。按照干部四化标准,选贤任能,大胆提拔使用20年后2006年,伍精华在谈到西藏汉族干部内调问题时,对这个问题仍然有很深的感触。伍精华讲200多万人的西藏与一亿人口的四川相比,只少了两个机构,一个是铁路局,当时西藏没有铁路,一个是石油局,西藏没有石油。伍精华的报告从另一个角度肯定了西藏汉族干部、职工内调工作的必要性,肯定了干部内调决策的正确。

汉族干部内调是对西藏人事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干部轮换制度的临时性补救,不如此则无法解决在藏汉族干部、职工的一系列积累到严重程度的困难和问题的阶段性措施。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伍精华在讲话中指出:改革不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以利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真正造成尊重知识,尊重科学,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采取各特殊政策和优待办法,通过有期援藏、对口支援、定期轮换和招聘、邀请、专项承包等多种形式引进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一定要适应我区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逐步做到人才结构合理化、科学化。(以上见伍精华《同心同德坚持改革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而奋斗——在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干部大会上的报告》,《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而奋斗》,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作为西藏区委书记,伍精华的讲话站位很高,探索从改革干部制度、建立现代人事制度、实行定期轮换制度、采用市场化手段等方面,解决自治区人才短缺问题和建立现代科学的定期轮换制干部管理制度。

92伍精华书记主持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参加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活动的中央代表团团长胡启立、副团长李鹏参加了会议。胡启立在会上谈到汉族干部内调问题。胡启立说:干部问题要好好研究20周年庆典文艺晚会,有个同志就跑来对我讲,“我到西藏来已经25年了,我是服从分配,老老实实听党的话来的。现在巳50多岁了,身体也有病。再这么呆下去,家里老人没人管,孩子没人管,房子也没有,将来离休回去连个站脚的地方都没有。家里只一间房子,你说我怎么办?我可是听党的话来的。希望中央领导注意这个问题。胡启立说,意见有道理。人家来西藏干了25还有干30年的。最后怎么交待?这个问题我们中央组织部正在调查,要专门研究,要负责到底。一定把这个问题解决好。这次大会上没有说,我考虑这个问题说早了会涣散军心。但是必须解决,而且认真解决李鹏插话说,要有一套制度,一套合理的制度胡启立说,要有一套合理的办法。总之,要使老老实实工作的人得到他应有的待遇和报答要研究妥善的办法。

 

1985年9月1日晚,胡启立在西藏布达拉宫广场与西藏的群众、干部一起载歌载舞。刘建国摄

 

李鹏在会上说,一些干部来支援西藏,为西藏人民做了很多工作,现在有实际困难,我们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政策解决这问题。昨天有位女同志对我,她40岁了,爱人45岁,大学生。这个女同志是护士,进藏20多年了,说现在回内地还有机关、学校收留,年纪再大一点就很难找到接收单位,人家不要了。李鹏指出:就这个具体人来讲,还有个离开离不开的具体情况但就这一批同志来讲,从中央组织部门到西藏区党委组织部门都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政策,而且政策要兑现。李鹏说,从长远来看,西藏的干部,包括技术干部、文教干部应该以藏族为主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还需要汉族干部、一些发达地区的干部来支援。要能够来支援,政策就要兑现。采取定期轮换的政策,这件事如果不落实的话,将来就很难派进来,阻力很大,这对我们吸收外来干部进工作也是不利的。

胡启立的讲话与他1984年9月与田纪云写给中央的赴西藏调查研究的报告第4部分第一个问题“关于进藏干部定期轮换和对口支援问题”的建议是一致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汉族干部内调的制度化问题,胡启立和李鹏的讲话,都要求尽快建立汉族干部、职工制度化内调即干部轮换制度,充分体现了中央和胡启立、李鹏对西藏汉族干部、职工的感情和爱护。

1986年初,时任西藏区委第一书记的伍精华开始第二次精简冗员之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对照庞大的自治区机构,伍精华分外感慨西藏全区仅近200万人,可是机构设置却同内地人口很多的省份一样,部局繁多,委办齐全,机构重叠,办亊效率低。伍精华和区党委研究后,决定按中央的有关指示精神办事,进行机构改革,撤并削减自治区一级机构经过近一年的工作,机构改革第一阶段的工作基本完成见胡国华《来自世界屋脊的喜讯——访西蔵自治区党委书记伍精华》瞭望周刊1987-04-07这次精简机构精简了1.7万余人。据《当代中国的西藏》一书披露,1980年到1981年大批内调进藏干部之后,1986年又决定内调1.7万名干部、工人回内地。

 

三、1987年中组部发文继续干部、职工内调工作

1987年初,胡耀邦离开工作岗位,但他作出的关于西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决策,仍然继续在贯彻执行。330日,中央领导、胡启立等在北京接见出席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西藏代表团和六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的西藏委员及正在北京的自治区党委负责同志。万里谈话时强调指出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万里说,党中央对西藏各族人民非常关心,对西藏的建设和发展是很重视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几位领导同志亲自去西藏调查了解情况并专门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的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健全和充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培养、提拔、使用了一大批藏族干部;……实践证明,中央对西藏的一系列指导方针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是符合西藏实际情况的,是获得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见《中共共产党西藏历史大事记》一卷第475页)1980年5月下旬,万里曾与胡耀邦率中央工作组进藏考察工作,与胡耀邦一道代表中央制定汉族干部、职工内调决策,推动西藏干部的民族化工作。万里上边谈到“中央几位领导同志亲自去西藏调查了解情况并专门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的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即是指他和胡耀邦作出的汉族干部、职工内调的决策是正确的,这个决策的精神是要继续执行的,即要建立定期轮换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

在万里、胡启立、李鹏等同志关怀下,在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下,7月29日中央组织部、劳动人事部发出关于做好西藏干部、工人内调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

经中央同意,从现在开始,西藏干部、工人内调工作将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成熟一个办理一个。内调工作要从西藏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各项工作的实际出发,既要照顾进藏干部、工人的实际困难,又要适当保留部分专业技术骨干和领导骨干,使工作不受影响。

通知内调的主要对象是,那些长期在藏工作,现因家庭和个人有特殊情况确需照顾或由于其它原因不宜继续留藏工作的干部、工人。通知强调,内调的去向,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西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关于大批调出进藏干部、工人的请示报告》的通知〔中发(1980)61号〕规定的原则执行,即坚持从哪里来调回到哪里去的原则。

邮电、银行、气象、地质等垂直管理系统的内调干部和工人接收安排问题内调干部和工人的工作安排问题内调干部和工人无工作的家属子女随迁问题等文件都做了妥善安排

通知要求,需要内调的干部和工人,均由西藏自治区组织、劳动人事部门直接与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或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联系安排。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应及时掌握内调工作的进度,并定期向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劳动人事部报告情况。

通知高度赞扬了在藏汉族干部、工人对西藏建设的贡献:在西藏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长期在高寒缺氧的条件下辛勤地工作,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建设边疆,做出了贡献。通知强调指出:做好内调工作,对调动广大在藏工作的干部、工人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西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加快西藏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知要求内地接收单位凡有接收安排任务的地区的组织、劳动人事部门,应将内调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积极接收,抓紧落实,妥善安排。西藏和内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互相支持,互相体谅,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地做好内调工作,保证内调干部和工人顺利返回内地,愉快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这个《通知》强调执行中发1980年6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是1980年汉族干部、职工内调工作原则的延续,充分说明1980年内调工作的必要性,充分肯定了1980年汉族干部、职工的内调工作。《通知》开始朝制度化内调工作的方向迈进。

 

下面所附选收的《中国共产党西藏历史大事记》中有关伍精华任西藏区委书记时进行的精简机构过程的记录,说明这项工作是严格而细致地推进的,说明这项精简工作十分必要,也说明1980年的汉族干部、职工内调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附录:《中国共产党西藏历史大事记》有关记录:

1985年115日,自治区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区党委常委决定在原自治区党委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合并的基础上,成立自治区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区党委、区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具体负责全区机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工资改革的工作任务。

到年底127日,自治区机构改革、班子调整办公室成立区党委常委决定∶

1、成立自治区机构改革、班子调整办公室,在常委集体领导下进行工作。伍精华、热地,丹增侧重抓机构改革和班子建设;多吉才让、毛如柏侧重抓经济体制改革。

2、办公室设机构改革、班子调整、政策配套3个小组。12月12日常委又决定,热地任办公室主任,丹增、江措任副主任。

1986年620日,自治区党委、区人民政府报中央书记处、国务院关于自治区直属机关机构改草方案的请示西藏现有部、委、厅(局)56个,实有人数4281人。改革后,自治区部、委、厅(局)级机构拟设33个,减少23个,减41.07%。其中,党政群机关原有52个,拟设30个,减少22个,减少42.31%。区直公检法机关原有4个,拟设3个,减少1个,减25%。区直党政群机关政革后总编制按2300人安排。比现有人数减少1422人,减38.2%。区直公检法拟编374人,比现有人数减少185人,减33.09%。

930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复区党委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通知》说,中央、国务院原则同意西藏机构改革方案。西藏是一个情况比较特殊的民族自治地区,机构改革必须从本地的实际出发,要本着宜粗不宜细、宜简不宜繁的原则。根据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来确定设置和人员编制。整个改革工作,应当慎重,稳步进行,确保工作、改革两不误。

1217自治区直机关机构改革方案正式宣布方案要点是∶原党政群地级、副地级工作部门56个,改革后为35个,比改革前减少21个,减少37.5%;总行政编制2300人,比改革前实有人数减少1422人,减少38,2%。公安、检察、法院、司法部门的行政编制为400人,比改革前实有人数减少159人,减少28.44%。区直地级事业单位8个,改革后设9个,比改革前增加1个,增加12.5%。新编1850人,比改革前实有人数减少664人,减少26.41%。具体改革变动情况;

一、基本保留的单位28个(其中事业单位6个)。区党委办公厅、宣传部、统战部、纪检委机关、人大办公厅、检察院、高法院、政府办公厅、交通厅、卫生厅、民致厅、公安厅、广播电视厅、体育运动委员会、政协办公厅、总工会、团委、妇联、佛协、北京办事处、成都办事处、格尔木办事处、自治区党校,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日报社、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西藏农牧学院。

二、合并组建的单位9个。组织部、老干部局和劳动人事局的人事工作部分合并组建组织部;经计委、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物资局和劳动人事局的劳动工作部分合并组建计划经济委员会;工业厅和水电厅合并组建工业电力厅;商业厅和工商行政管理局合并组建商业厅;农牧厅和林业厅合并组建农牧林业委员会;财政厅和税务局合并组建财政厅;教育厅、科委和科协合并组建教育科技委员会;文化局和文联合并组建文化厅;民委和宗教局合并组建宗教民族事务委员会;

三、改变性质的单位2个;区党委政研室改建为事业单位,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自治区编译局改为事业单位。

四、改为虚设的单位3个;区党委政法委员会、人大法制委员会、人大督察委员会。

降为县级单位的6个。(其中事业单位1个)外事办公室改为县级,归政府办公厅领导;司法厅改为县级司法局,归政府办公厅代管;上海办事处、西安办事处降格为县级单位,聂拉木办事处下放日喀则地区领导。西藏人民出版社归口文化厅。

六、撤销的单位3个;(其中事业单位1个)自治区直属机关党委、农垦厅、农牧科学院。

七、新建的单位4个;(其中事业单位1个)监察厅、旅游局、机关事务管理局、西藏开发事业局。

八、升格的单位1个。原对外经济贸易局升格为对外经济贸易厅。原来未列序列的常设性虚设机构,如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保密委员会、计划生育委员会等,仍予保留。

1217—24日,自治区直属机关机构改革新老班子交接工作会议在拉萨召开会议公布了区直机关机构改革方案,并宣布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复西藏自治区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西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自治区直属机关机构改革方案的请示》、《区党委、区人民政府有关干部任免职的通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热地受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委托在会上作了《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搞好我区机构改革》的讲话。讲话从为什么要进行机构改革改革方案制定的基本情况领导班子的调整和配备抓紧组织实施机构改革方案加强领导,保证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等方面对区直属机关机构改革进行了说明。

1987年115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热地、丹增在全区地市机构改革座谈会上讲话强调,地市机构改革之后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加强领导,各地、市委、行署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要始终亲自抓改革。加强领导的重要—环是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2)各级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思想、作风、方法上来个大的转变,以改革的精神搞改革,尽快适应机构改革的新形势。(3)在机构改革中,各级领导班子和每个党员、每个干部要加强组织纪律性,地、市机构改革方案一经出台,就要坚决执行。对机构改革中的不正之风和纪律松弛现象,要采取整顿纪律的办法加以解决。(4)要发扬民主,改变工作作风。在拟定地、市机构改革方案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5)地、市机构改革工作要及时与自治区通气联系并注意总结经验和存在问题。(6)切实抓好1987年的其他各项工作,做到改革、工作两不误,以改革促工作,以创新、改革、实效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办好几件实事。


盛 平:胡耀邦平反的第一个右派|百年耀邦

王子韩:肝胆相照寓深情——胡厥文与胡耀邦|百年耀邦

胡耀邦的“光彩讲话”|百年耀邦

胡耀邦天赋的良知|百年耀邦

于光远先生杂忆|百年耀邦

马晓力:迟到的祭奠|百年耀邦

胡德平:共同富裕和市场、资本的关系——民营企业的一种新的扶贫形式|百年耀邦

刘道玉:怀念于光远|百年耀邦

胡耀邦和共青城的不解之缘|百年耀邦

盛 平:高层同志谈西藏汉族干部内调|百年耀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