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社会

论债务【一】:内债、外债、收税 和 “人口”

付鹏的财经世界 付鹏的财经世界 2023-11-03

导读




最近不少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内债不是债”,这让我想起了童年时期老一辈人常说的完整原话:“上联:债务不是债,下联:只要人还在,横批:人死债消。”然而,大部分人目前仅关注“内债不是债”的说法,却忽略了后半句“只要人还在这”的关键性。这似乎给这些人造成了一种感觉,即债务可以随意扩张,但实际上,关键的约束性在于下半句。如果下半句不被提及,就会造成巨大的理解偏差。

---付鹏 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债务不是债,只要人还在”

父母那一代作为较早的金融行业的从业者,他们在一辈子工作中积累了非常深刻的经验总结,老一辈特别喜欢将其变成“对联”的形式让小孩子朗朗上口。这些“对联”不仅富有智慧,而且给年少的我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的时候并不完全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但是在之后成长的道路上却可以不断思考、领悟。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是“上联:只做锦上添花,下联:绝不雪中送炭,横批:银行家”。这句“对联”形象地描绘了金融行业的某些特点,也体现了银行家的原则。


最近不少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内债不是债”,这让我想起了童年时期老一辈人常说的完整原话:“上联:债务不是债,下联:只要人还在,横批:人死债消。”然而,大部分人目前仅关注“内债不是债”的说法,却忽略了后半句“只要人还在这”的关键性。这似乎给这些人造成了一种感觉,即债务可以随意扩张,但实际上,关键的约束性在于下半句。如果下半句不被提及,就会造成巨大的理解偏差。


所有债务的背后都对应着收入,只有居民部门通过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来创造真正意义上的收入增长。而对于其他的任何部门而言它们的收入能力其实就是“收税”的能力。


在某种意义上,负债能力与收税能力具有等同性。就内债而言,其基本质量主要是指本国本币发行的主体,即本国政府。而外债则是本国主体向海外主体进行的借贷。无论是哪种债务形式,其核心都在于借贷政府权力范围内可控制的收税能力


🎉华尔街见闻联名觅山青梅酒上市啦!以鲜嫩的青梅为原料,原果发酵酒,低度甜酒,0添加,口感清新,回味悠长,老友聚会小酌微醺!


然而这里的“收税”能力并不仅仅局限于政府通过法定税率和税收科目进行的直接税收行为。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为间接性收税路径。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部门通过金融活动、企业部门活动以及居民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等渠道来获得直接性的税收。



直接“收税”、间接“收税”


间接性的税收路径涵盖了企业部门与居民部门之间以及金融部门与居民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例如,企业在生产产品并将其销售给消费者时,从产品的利润中获取的部分可视为企业向消费者收取的一种税。这种税收的本质是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以换取消费者的回报。


再比如政府投资提供的公共设施,其实也是政府通过间接性的收税方式来获得相应的补偿。无论是直接收取的税费,还是通过政府债券等方式筹集的资金,本质上都是为了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这些公共设施为人们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服务,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图:“收税”的逻辑


政府通过公共投资的方式,建设和维护公共设施,这些设施为人民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服务,使人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然而,这些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本质上是通过间接性的收税方式来补偿财政债务。


公共设施本身并不会直接收取费用,包括铁路、公路、桥梁、基础设施、水电等设施,因为它们涉及到国计民生,更多的是一种补贴。政府需要通过间接性收税的方式来平衡财政,例如采取土地财政的方式,又或者将基建或公共设施与教育、医疗以及土地、房地产进行绑定。此外,如果投资能够拉动全局经济增长,那么虽然公共设施基础设施是补贴的,但是通过经济增长带来的直接税收增长也可以来实现一定的财政平衡。


金融部门的存在本质是为实体经济和整个投融资环节提供服务,其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协助企业和个人进行相应的投资、生产及生活等活动。通过提供投融资服务并赚取相应的利差,这种利差的本质可视为金融部门对服务对象收取的一种“税”,而这种税最终会转嫁到最终服务对象的成本上。


所以当我们把这条这几条路径梳理清楚的时候,债务的本质就是从不同的居民部门身上获取收入。无论是直接收税还是间接性收税,其本质来自于终端的居民部门,


债务和人口之间的关系:税源



其实这也就是最后的那句话,债务的本质可持续性其核心是在于居民部门的可持续性,对于其他部门来讲,就是从不同的经营部门身上获取收入,这种收入可能是直接的,比如通过收税或者收费等方式;也可能是间接的,比如通过提供服务或者销售产品等方式。无论是哪种方式,其本质都是居民部门在参与和推动债务的循环。这就是我们讲的那个重要的下联“只要人还在”的核心。


居民、企业、金融及政府四大部门密不可分,无论是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还是金融部门,其本质都是为居民部门所服务的。教科书式完美的假设是政府、企业、金融等债务扩张都能够实现完美的推动居民部门的收入增长,而居民部门收入增长又可以对政府、企业、金融的债务进行反哺,进而达到“鸡生蛋,蛋生鸡”的永动循环;


但是不能忽视其中的“成本和损耗”这种完美的假设并不存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这种失衡关系;


当企业、金融、政府获取的收入远大于居民部门的收入增长,这就会造成居民部门债务的不断扩大,慢慢就会导致整个系统最终出现"蛋生鸡,但是鸡却不生蛋"的问题。


居民部门债务不断扩大以及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大家都没有深入思考过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国内提供“税”的居民部门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的问题。


实际上债务的大周期本质就是人口,如果居民部门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而无法在国内获得足够的“税”源,那就必然需要向海外居民部门“收税”来平衡,只是这种“收税”的形式肯定不会像殖民地时代一样直接税收,而是通过“贸易和资本”的方式来实现和产生的;




(未完待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