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晓明:把工程“做深”,把岩土“讲浅”

湖南大学 2020-08-18


“教书育人就像扣扣子,一旦第一颗扣错,后面皆错”,对于在岩土工程领域深耕二十载的刘晓明老师来说,为学生扣好职业生涯的第一颗扣子,尤为重要。

刘晓明老师



“到最难修的高速公路去”




2000年5月,刘晓明的硕士毕业答辩会上,最后一个问题,答辩委员会委员、时任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尚守平教授问:“是不是考虑当一名老师呢?”刘晓明的回答是:“我想先成为一名工程师。”就这样,刘晓明到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工作,参加湖南省第一条山区高速公路湘潭至邵阳的建设。


在当时潭邵高速公路堪称湖南省史上最难的高速公路,大学生远不如现在多,研究生更是凤毛菱角。工程中的大小问题,总是要邀请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科院岩土所等单位的专家对这些复杂的工程问题进行治理。作为整个项目指挥部唯一一个研究生,刘晓明接触了大部分重要问题的处理过程,他谈及三点收获:一是工程能力得到锻炼;二是体会到岩土问题是土木工程中最复杂问题之一;三是深感人才不足是制约工程进度和质量的主要因素。


2002年12月,潭邵高速公路通车,几乎同时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筹建岩土工程本科专业需要老师。“当一名好的工程师,何如当一名好工程师的老师”,因为这个想法,已经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理解的刘晓明放弃高速公路较高的收入,成为当时湖南大学岩土系最年轻的老师。


一名好的大学老师,一定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刘晓明发现,介绍每个技术发展的历史,不仅使课堂具有故事性,而且能启发学生创新能力。他阅读回顾行业前辈的历史文献,如《岩土工程回顾和展望》《岩土工程50年》等。积极向老一辈请教,湖南大学在地基基础领域的研究有相当的底蕴,王贻逊教授、赵明华教授等都是他的领路人。







“把繁琐的岩土学科磨‘浅’”




岩土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的问题极具个案性,需要因地制宜,对基本概念加以灵活运用。于是刘老师有意把繁琐的书本内容磨“浅”,融入更多参数背后的故事,使课堂变得有趣又“有料”,同时注重“留白”,为学生释放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







刘晓明老师负责的在线课程《基础工程》

吸引8600人学习。


例如讲到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他没有按工作顺序,按部就班地讲“建筑措施”、“结构措施”、“施工措施”,而是从“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损害”的节名开始分析,将各类措施分为“减轻地基沉降”“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损害”三个层次。通过逐级增加限定词,凸显各种措施的本质性差异后,再展开知识性内容讲解,学生们反映课程“明白多了,好像没那么难了”,同时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了。


知识点“活起来”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经常课后找他交流,他因此总是教室里“最后一个走的人”。帮学生分析学科前景和就业趋势,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流的设计软件,一一指出学生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他乐此不疲地答疑解惑,忘记了时间,却没有忘记教师的初心。


“刘老师讲课不拘泥于课本和PPT,知识点信手拈来,力求为我们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导图。”工程管理系17级本科生孙家铭回忆土力学课堂时说。能做到信手拈来的熟悉程度,得益于刘晓明老师多年来丰富的工程经验。








刘晓明老师(右二)带学生参加竞赛。


翻看他参与的科研课题和技术服务,从特殊岩土的处治技术到地下空间安全开发,大大小小30多个项目经历都化作课堂上与理论相匹配的真知实践。他也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在《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参与度途径的探讨》一文中,他曾提到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都可参与实际工程,“通过观察随处可见的工地,了解土木‘是什么’;利用实习机会,接触专业工序,了解‘怎么做’;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了解‘怎么算’。”受他的影响,学生们都非常珍惜每一个实习机会。






“想蒙混过关我会坚决打‘零分’”




“我是看起来好说话,其实很严格的老师”,刘晓明老师说得很实在。


他严格要求课堂纪律,作业必须课前交,杜绝课上抄作业;严肃对待设计质量,遇到学生设计的错误,他一一指出并且反复督促更改,不达标决不让过;严厉处置“问题”学生,拖沓不交作业的学生、从网上复制答案的学生、随便设计想蒙混过关的学生,刘老师都会坚决“打零分”,任谁也不能说情。


他的“严谨治学”下,学生不敢“怠慢”自己的学业,反而被激发出学习主动性。他说:“如果他们对自己的课业不负责,那就是不知轻重,将来还要犯大错误。”在刘老师看来,“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我负责的意识,正是培养一位未来工程师必备的“核心素养”。








刘晓明老师的课件。


在专业的选择上,刘老师也会强调独立思考,自主选择。他曾经对土木工程专业大二的学生做过调查,学生基本上不知道土木工程包括哪些方向, 也不清楚专业前景。


刘老师没有苦口婆心地劝说大家选什么、不选什么,他只做“展示”:在土木院的核心课《基础工程》上,他将央视纪录片《超级工程》中有关土木的片段剪辑成15分钟的视频,“展示”给同学们;在本科生的课堂上,他向学生“展示”学术前沿,甚至带10名本科生参加“土力学大会”,在学生群中分享会议上的学术讨论;他“展示”工程现场搜集的照片,工程事故的动图等等。这些“展示”,实则于无声中循循善诱,于偶然中水到渠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刘老师一定深谙这个道理。







课件。





来源 | 宣传部

记者 | 余楚倩

编辑 | 杨梦璇

责编 | 周丹




精彩推荐



段辉高:“We Make Things Smaller”

【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徐国正:后勤保障育人应做到“四声”

刘松:和学生在一起,是我最大的快乐

胡蕾:用手做事、用心做成、用情做好

花已开、待归来,一起点亮湖大美景!

湖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90后”,到!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