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云体验” | 来看看我们的艺术通识云课堂吧!

湖南大学 2020-08-28

停课不停学,以“艺”战疫


线上教学实施以来,艺术教育中心的老师们精心准备、全情投入,期间测评课程平台、修改课程教案、配置教学设备、创新课后实践,实现了与学生跨越空间阻隔的教学互动,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湖大艺术通识云课堂吧。


主业老师,副业“主播”


艺术教育中心本学期共开设11门课程,从合唱到古筝,从舞蹈到戏剧,线上上课把各位老师打造成为了真“主播”。

开设了《普通话》的陈功老师为了发音不受影响,购置了专业的话筒、音响与摄像头;

何昆达老师专门选择带有补光灯的摄像头便于教学;

上《古筝演奏基础》的郭波老师也是愁坏了,学生家里没有古筝怎么办?那就电子古筝先练习。


何昆达老师正在开展教学工作。


说唱就唱,说弹就弹


为了上好《合唱艺术》这门课,唐德老师借用家里小朋友的黑板,一边画谱一边唱一边教。王美虹老师的课程需要做歌曲示范,预期是伴奏录好,上课一边放伴奏一边示范,但是发现效果不佳,调整之后采取一边弹钢琴一边唱。


唐德老师边画边唱边教。


见招拆招,各显神通


零基础古筝基础课程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学生手里没有乐器和教材,面对这样一门“没有古筝的古筝课”,郭波老师除了教学生使用可替代的学习工具“手机古筝”,还根据模拟乐器改编乐曲,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古筝,每次课都要录制十几个视频教学资料,做不同乐器的作业示范,录制一次课的视频往往要花几倍的课程时间来完成。


郭波老师带领学生上“古筝”课。

郭波老师古筝演奏。


线上教学还有一难便是没有教材,教授《声乐演唱与舞台实践》的贾卫东老师只能自制“教材”,拍摄乐谱裁剪、编好后分享给同学们。


贾卫东老师自制“教材”。



贴心关怀,别样互动


作为全校的通识选修课,每个课堂的学生都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年级,还吸引了许多蹭课的同学,老师们一遍遍核对名单,不让一个同学掉队。袁慧敏老师对家在湖北的学生都一一送去了关怀。


袁慧敏老师与同学线上交流。

看到这里,可能还有同学会问,艺术通识课到底学什么?戏剧台词鉴赏学什么?在陈功老师的课上同学们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实艺术通识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陶冶高尚道德情操、提升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可以说是零门槛,“欢迎各位同学都加入到艺术云课堂”。


“艺术云课堂”线上教学。

艺术教育中心不仅承担通识课教学任务,还包括各个艺术团的业务训练,由王一鸣老师负责的戏剧团每周进行两次微信打卡练习。王老师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及时互动的课堂效果。


艺术团线上“训练”。


视听结合,如临其境


西藏民族舞蹈最大的特点是,与风俗习惯密切相关,深深渗透在生产生活中,歌中有舞,舞中有歌。开设舞蹈鉴赏与实践课,旨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王奕奕老师准备上课。

上网课最大的不足是缺乏现场感,老师不能观察学生听课的反应,讲课的情绪难以调动起来。为了克服这一不足,王奕奕老师在备课时特意找来一些视频,穿插在讲授中,让学生能既听又看,增强课堂的感染力。


王奕奕老师为上网课做了充足准备。

王奕奕老师做了充分准备,最后选择采用慕课与线上上课相结合,课后小组讨论弥补交流不足的方式,让学生能真正地观看到更多经典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并引导他们分析、理解、探讨。难怪上过王老师课的学生都反馈:“而且例子特别生动,感觉《舞蹈风暴》很贴近同学们的审美需求,对这堂课更加有学习兴趣了!”“直播画面感很强,舞蹈也十分震撼”。


王奕奕老师的课好评如潮。


最后,一起来欣赏由学生们使用电子古筝带来的《我和我的祖国》吧。



END



来源|艺术教育中心

编辑|王琛

责编|周丹





精彩推荐

湖大,你是不是想我了...

“学业朋辈辅导员团队”,你在大学里的好伙伴!

搬好小板凳 ,听社会导师讲课啦!

湖南大学教授CCTV《百家讲坛》开讲!

周芬:认认真真一件事,兢兢业业一辈子

【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唐珍名:宣传工作当常思三个没有

【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章兢:合德智体而为教,通理工文之谓师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