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去辅导班,孩子真的会被“淘汰”吗?

2016-11-26 小17 动商研究中心


刚看了vista看天下关于“学而思”的报道,心中不免多出了三个疑问:

 

“没有参加培训班的孩子真的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吗?”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参加辅导班吗?”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随即也百度搜索“学而思”,发现相关新闻有22300篇,直到末页也是学而思完整新闻,而非“学而思”三个字碰到一起的新闻,比如动商(移动商务👀)。

 

这两天一边整理“动商”资料,一边思考毕业论文(关于强化体育课),再一看到这样的新闻,心里不免有些堵得慌。

 

如果你是家长,如果你是教师,如果你...并未为人父母,我们都来想想:


1  没有参加培训班的孩子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吗?


 

这个问题并不突兀,如此问来也是因为之前在电视上看了一个报道,一位爸爸对于孩子的时间大多花在补习班的态度是:人一生都在竞争中,这(辅导班)是不可避免的。

 

假设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乃至国家间的竞争都只有“比分数”这一种方式,那世界都会变得简单明了。

 

可现实不是。

 

 

一方面,过往人们习惯于认为决定一个人的成功是智商和情商,如果两者都不高,至少有一个不能太低。那智商和情商又是什么?智力水平,“三观正”、自我情绪处理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然而,通过简单的知识灌输能达到智力开发和情商培养的目标吗?

 

另一方面,“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方式有时会决定一个人在步入社会时的起点高低,所以“卷面考试”被误以为是较为公平的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那么,单凭语文、数学、外语,和学生另外选考的三门科目成绩就可以评价一个人的教育成功与否吗?

 

显然答案也都是否定的。

 

如果一定要用竞争来衡量优劣,那人与人之间应是人格、体格、学识的竞争。所以想反问:只是学识高了,而人格和体格有缺陷,就不会被淘汰了吗?



2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辅导班吗?


上学19年,有多少时间花在辅导班上,我自己都数不清楚。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英语起,我就开始补课。单词的发音、句子的语法、作文的写作,到后来数学、物理、化学,不是校外辅导,也是学校内统一课后辅导,高考时分数介于二本和三本的分界点,为了进体育专业考到了一所民办三本,然后两次考研,成功逆袭“211”,那年“211”还没被取消。敲键盘回想补课的那些年,可能最需要补课的只有两次:第一次考研时和好朋友报的新东方网校,第二次考研时报的任汝芬冲刺班(非广告)。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被辅导吗?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

 

按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王宗平教授的话说,只有成绩实在不好的和成绩优秀但想拔高的学生才需要课外辅导。

 

而我就是不需要补课的那部分人。

 

课外辅导,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跟课内不是一个进度。辅导班能为家长和学生提供的,是一个个漂亮的分数,而两个进度消耗的是家长和学生的时间、精力、金钱。学生吃不消,所以成绩反而不理想。比如南京的高考成绩总是落后于海安,而海安成功的秘诀则是“一条战线”。


改用道明寺的一句话: “如果只有参加课外辅导才能顺利升学,那要学校干嘛?”



3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暂不说中外教育家如何认为教育的意义,先问问我们的教育:

 

现在幼儿园开始背唐诗、学英语、算加减法,小学开始进辅导班,然后中考刷掉一批人,高考再刷掉一批人,留下的人到大学依旧上英语课,依旧不能流利地用英语交流。而被刷掉的人有多少因为成绩差而自我否定?有多少中学生除了课业目标外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有多少小学生开始抱怨生活乏味无聊?有多少孩子在幼儿园被束缚手脚、规规矩矩地长大?

 

反过来,如果把时间还给孩子,放手他们去玩耍、去运动,他们的中、高考成绩会更差吗?如果不以学习成绩衡量一个孩子,他们的幸福指数会不会更高一点?如果大家的价值观正确些,那一个孩子喜欢车,能不能大大方方去学修车?一个孩子喜欢音乐或美术,能不能随意创作而不受所谓标准的束缚?一个孩子喜欢烹饪,将理想设立为厨师会不会被嘲笑没出息?

 

教育,不就是让人更好地生存吗?

 

BTW,职高、技校如果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其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是不会被社会淘汰下来的。

 

如果一定要对职业或社会分工抱有偏见,那我没话说。

 


 日本天皇依照惯例在皇宫内生物学研究所旁的水田亲自插下了水稻秧苗(共同社)


plus:今天整理动商资料时发现王教授的一段微博:6岁(2012年)的悠仁亲王是日本皇室第三顺次皇位继承人,他接受帝皇教育的第一课是种水稻劳动,是体力劳动是身体活动,说得勉强一点也就是说开发的首先是“动商”,反观我们的儿童,一定把“背唐诗”和“珠算”作为第一课和接受启蒙教育的开始,开发的是小孩的“智商”,日本是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而我们呢?

 


动商研究中心的观点是:儿童时期,应该先关注孩子的动商,其次挖掘孩子的情商,最后顺其自然诱导孩子的智商。如果我们的教育方法没有培养出科学家,但至少也能够使绝大部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难道不是一种更好的生存方式?

 

相关链接


图文编辑〡单 姣

图片来源网络

投稿请发至邮箱:dongshangyjzx@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