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客了,城厢喊你回“家”

Local本地 Localand西安 2022-08-12






家,是生活习惯的产物、珍惜生活的见证物。从缪斯神庙到现代博物馆,“个人记忆”转变为了“公共记忆”,个人到集体,博物馆成为帮助抵抗遗忘的有力工具。与家有关的历史,是值得保存的记忆。


有关于家的时光车轮,在城厢倒转了。



在这里有的是和睦,

有的是亲爱。

——巴金《秋》














一个家的烟火气


家,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饱含着复杂情感,承载着无数细碎时光与温情瞬间的庇护所。铝壶、搪瓷脸盆、搓衣板、饼干盒……这些日常用品,在八十年代的寻常百姓家中并不鲜见。这些物件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但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逐渐改变,很多已不再担负它们自身的功用,被淘汰、被更替,有些甚至几经易手。但也正是因为时间的打磨,它们的纹理和色彩更加稳固,一个家的烟火气,来自这里的颜色和温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中国人的待人接物之道,千百年来没有变过。一个家庭最初呈现在客人们面前的样子,多年前、多年后,一如既往地被珍视着。






过往生活的点点滴滴、老屋里的一切,都是时间的附着物,呈现记忆的不同片段。无论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一旦回到家的场景中,都能勾起那些几乎已经消失的记忆——与友人相聚,与亲人共欢。


请坐,这儿,是客厅。





对于喜欢阅读的人来说,书房就是灵魂的栖息地,彻彻底底一个人的时光。


摆满书的书架看着就让人满足。在这里听广播,听磁带,拉拉热爱的手风琴,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生活。







家,是休息,是懒散,是躲避和逃脱,卧房是关于梦的乌托邦。


当年的卧室,有精致的梳妆台、讲究的台灯和挂画,还有最舒服的床。可能没有席梦思,实木板材上面铺着的是来自母亲的手工制品——永远让人安心的被褥、枕头。





民以食为天。


关于家的记忆,总是与胃有关。吃腻了的米饭面条,多年后竟然成为最想念的东西。厨房的油烟,食物的热气腾腾,用旧了的饭桌碗筷,妈妈的那一声“开饭了!”,让人间永远值得。





一个希望鼓舞着在僻静的街上走得很吃力的行人——那就是温暖、明亮的家。

——巴金《家》


在家里待腻了,总想出去玩。骑上自行车,去学校画黑板报,在公园里柳树下的长凳上晒太阳、躺一躺。可不一会儿,还是想回家。







邀你,写下你的故事。









春天带来的是生命,是欢乐,是花香,是鸟鸣,是温暖,是新绿,以及别的许多许多的东西。

——巴金《春》



历史从来没有远离过当下的生活。旧时的桌椅板凳、书本文具、水壶电话机、一面面破碎的镜子,原样保留了当年的一次次触摸,一次次映照。翻书的声音、旧吉他的弦没法如那时一样响起,所幸,物件还原样的在。正生活的当下,多年后也会成为回忆中的过往。


一座城市,属于在这里生活的每一个人。一座座城市的历史,是把这里当作“家”的人们的生活史。在这部历史面前的每一个人,都平等又重要。来自生活中的物品,是这里的人们归属感和存在感的来源。多载春秋之后,多年前平凡又普通的家的样貌一幕幕呈现,关于时间和生活的思考,在新时间的旧空间里,延展开来。


 



家 春秋

——中国家庭记忆的六个静止瞬间


展览时间

2021.10.1-2022.2.20


展览地点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城埝街 59 号

Localand·城厢会客馆


主办

中交环投(成都)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成都成厢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承办


策展


统筹

马宁


策展助理

耿楠 刘雨沛


空间设计

赵冰原


平面设计

刘昱彤


展务

王莹 马海光 何远鹏




欢迎,来“家”做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