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二十六辑)》目录及提要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二十六辑)》目录及提要

賈逵論“劉氏堯後”之特色及意義……王爾【提要】西漢後期學者已提出“劉氏堯後”之説,但真正深入闡述、論證其成立者是東漢的賈逵。當時研習《左傳》的衆多學者唯賈逵論述“劉氏堯後”,原因不完全如范曄所説乃賈氏附會讖緯,而是賈氏精研《國語》,通過注解《國語》史事,賈逵援史入經,梳理建構劉氏三代世系,與堯産生關聯:夏孔甲時,劉累因襲堯之兄弟實沈的封國,在大夏繁衍生息;殷武丁時,祝融後裔彭姓豕韋氏被滅,劉累之後裔接續豕韋;周武王封堯後於唐、杜二國,杜伯、隰叔父子是晋國范氏鼻祖、漢高祖先人。賈逵往往是《國語》而非《左傳》,見解與時人多有不同。他對劉氏譜系賦予歷史細節,使之豐滿圓融,邏輯連貫,看似真實。儘管心懷通經致用的抱負,賈逵的論證保持了嚴謹的文獻主義和歷史主義立場,將漢朝的紹繼聖統予以學理化呈現。
中古《漢書》注釋之承繼與統合——從“河北”到“江南”的歷史譜系析論……陸駿元【提要】顔師古《叙例》以來,六朝《漢書》學呈現“河北”“江南”兩個在文本上釐然分判的傳衍譜系。然而在注解方向上,二者存在相當的傳承關係。無論漢晋間的河北集注,抑或齊梁以降的江南注釋,解説均着重於語言訓釋與歷史考證。以姚察《訓纂》爲典型代表的六朝舊注,最終爲顔《注》所替代,反映了中古《漢書》注釋從“衆本皆備”的音注舊式,逐漸轉换爲“附本解説”的注本形態之歷史過程。而學術史對顔《注》“剿襲”六朝舊説之争議,同時可在此脉絡梳理中得到解决。
漢唐間正史所見帝后死亡指稱語述論……謝霞【提要】漢唐間正史通常使用“崩”“殂”“薨”“卒”“死”指稱帝后的死亡。通過分析可知,這類詞彙基本沿用了哀策、喪禮儀注等原始史料的記載。與此同時,正史編撰者也會因政治立場或者具體觀念的影響,對部分帝后的身份作出新的界定,並據此重新選擇適配的詞彙。因此,史料、史家立場與史家觀念三大因素共同塑造了正史所見帝后死亡指稱語的面貌。南朝時期,隨着史學的發展,“殂”産生了新的含義,並影響了隋唐以來的史書。

隋代登科録考補

——以隋唐墓誌材料爲中心……周沫如【提要】本文以新出隋唐墓誌銘爲中心,結合傳世文獻,將散見的隋代登科者鉤沉稽逸,在目前學者的輯録基礎上,新增隋秀才科登科者7人,明經科8人,孝廉科10人,特科18人,不明科目者11人,總計134人。又補舉而未就者6人。續考史料3條,辯誤史料6條。供研究者參考。
敦煌寫本《六韜·文韜》校釋……連劭名
【提要】敦煌寫本《六韜·文韜》一卷,共二十七章。現藏法國巴黎,編號伯3454,學者稱爲“敦煌寫本《六韜》殘卷”。《六韜》舊題周吕望撰,或稱《太公六韜》,有《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除《文韜》外,其他部分講軍事。佛教寺院保存兵書不相宜,故當初應該僅抄録了《文韜》一卷。持與今本相校,異文甚多。寫本錯誤很少,是精抄本。
《鄴侯外傳》與《鄴侯家傳》關係考……牛孟恩【提要】通過對比文本,可以坐實《太平廣記》所引《鄴侯外傳》與李繁所作《鄴侯家傳》絶非同書,同時亦能發現前者大量抄録後者的情况。李繁筆下的先公功績被《舊唐書》捨去,反爲宋人重視,納入《新唐書》之中。從家傳到正史,李泌實現了從無足可稱到大節可重的巨大轉變,正史記載成爲後人品藻其功過的重要依據。以此爲依據進行的論説,與其説講述了真實的李泌和唐人看法,毋寧説是在售賣以李繁之私心與宋儒價值觀爲原料製成的臉譜。
裴鉶《傳奇·崔煒》故事在中越間的傳承……李道和【提要】晚唐裴鉶《傳奇·崔煒》寫崔煒神遊南越王趙佗墓之事,越南古籍及廣州民間傳説也有大體相似甚至細節相同的故事。從三種文本的内容、文獻時代及相關歷史文化背景看,作爲文人創作的《崔煒》是裴鉶在高駢幕中時所作,首先在安南、廣州傳播,至遲在15世紀被改編爲越南的《嶺南摭怪列傳·越井傳》,在20世紀被講述爲廣州的《崔煒神遊越王墓》,三者共同構成崔煒故事在中越間的久遠傳承。
蜀石經《周禮·考工記》殘拓校理……王天然【提要】國家圖書館藏蜀石經《周禮·考工記》殘拓起自卷十二玉人鄭注“男”,終於匠人經文“牆厚”。本次校理以1926年劉體乾黑白影印本及《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碑帖綜録》所收彩色圖版一幅爲底本,擇取刻本九種對校,並斟酌參考相關文獻四種。此項工作是探索蜀石經《周禮》性質的基礎,同時也期待爲討論《周禮》經注文本源流提供更多細節佐證。
以攀附致通顯:晋邸舊臣與宋太宗朝政治……聞軒軒【提要】晋邸舊臣是宋太宗得以繼統的重要助力,因此在後者即位後紛紛獲得官職上的提升。從文獻記載來看,宋太宗對晋邸舊臣的安置主要分爲兩種情况:一是任命他們爲三班使臣、諸司使副之類的武選官;二是讓他們進入禁軍系統充當宿衛自身安全的諸班直。其中,前者中的柴禹錫、彌德超、王顯、楊守一、張遜和趙鎔先後擔任樞密院長貳;後者中的趙延溥、戴興、傅潛、高瓊、王昭遠、王漢忠、元達、葛霸、王榮與王超則在雍熙北伐後基本壟斷了三衙管軍職任。另一方面,相對於宋太祖霸府僚佐對中書門下和三司的掌控,晋邸舊臣在中書門下和三司呈現出明顯的退出之勢。與此同時,宋太宗朝前三榜進士則迅速崛起,成爲中書宰參和三司使人選的重要來源。

王世貞早期詩史書寫與其文學權威的地方化

——以《明詩評》到《藝苑卮言》的演變爲中心……徐隆垚【提要】《明詩評》是王世貞嘉靖三十一年冬的著作,書成五年後才開始《藝苑卮言》的編纂。以文學史書寫的視角來看,序言與正文可一並視爲始自盛唐迄於當代的詩史建構。《明詩評》的象喻評擬、格調論範疇以及宏大的文學史叙事都爲《藝苑卮言》所繼承。二者也有重要差異,《明詩評》貶低吴中前輩而折服於李攀龍、謝榛,定本《卮言》則尊崇吴中前輩、批評李攀龍並徹底否定謝榛。這種文本表象的改變正對應着王世貞由京師盟社中李攀龍麾下輔翼向江南文學社會中獨立文學權威的身份轉型。
《復初齋詩集》佚詩輯補……孔燕君【提要】《復初齋詩集》目前的通行本爲道光二十五年葉志詵重刊七十卷本,此外又有劉承幹所刻《復初齋集外詩》二十四卷,係繆荃孫據翁方綱詩手稿本所輯出,大體奠定了翁方綱詩歌傳世的基本面貌。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兩種卷數不同的《復初齋詩集》稿本,經對校,可補通行刻本及《集外詩》之不足。現從中輯得翁方綱佚詩56首,撮録成篇,以饗學林。
國家圖書館藏錢儀吉致錢泰吉書札箋釋……瞿艷丹【提要】活躍於清代中後期的學者錢儀吉、錢泰吉兄弟,幼承家學,情誼篤厚。錢儀吉青年遊宦京中,中年漂泊廣東、河南等地,執教書院;錢泰吉科場不順,官冷身閒。兄弟二人雖離多聚少,但數十年來互相砥礪學行,書問叢沓。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錢儀吉致弟書信存稿一册,爲錢氏後人鈔本,凡87通,内容廣涉家事、學術、書院教育、世情時局等各方面,是研究錢氏兄弟生平、學術的一手材料,也是考察道光中後期社會、政治、文化的重要史料。故本文對該鈔本作全文整理,並就相關人物及歷史背景略加箋釋,以補史料之闕。

曹元弼《儀禮》分節思想研究

——以《禮經學·要旨》爲例……聶濤【提要】分節是研讀《儀禮》的基本方法,對於理清經文、探求經義具有重要意義。曹元弼《禮經學·要旨》一篇承前人之緖,復結合時代變化,對《儀禮》分節作出了新的發展,但學術界對其《儀禮》分節情况缺乏系統研究。本文通過與張爾岐、江永、盛世佐、吴廷華、《欽定儀禮義疏》、秦蕙田、胡培翬等人和著作的對比,可知曹元弼分節展現出更加注重層次和禮典過程的先後性,劃分正變與突出禮典界限,以及構建整體結構、章節禮意相結合的三大特色。同時,因面臨晚清的時代困局,曹氏受張之洞“守約治經”説的影響,開創了在隨文説明和分段標注兩種儀節劃分方式之外的第三種方法,較好地達到了疏通經文禮義與提要鉤玄相統一的目的,實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章太炎“新禮學”體系中的《喪服》學……賈泉林【提要】針對1930年代中國所面臨的文化危機與民族危機,晚年章太炎提出“新四書”來重構儒家“修己治人”之學以加以應對。“新四書”體系即新禮學,最能體現其重教化、重實行精神的便是《喪服》篇。章太炎以《喪服》來“輔成禮教”的觀念,是出於他古文經學的學術立場、對中國社會關係的變化與各禮制實行現狀的認知,以及爲了養成國民道德人格、保存國性而提出的。章太炎提倡《喪服》,又主張修訂喪服,他是以“不必過尊古制”“不誤比例”,以及符合“孝”之義、尊重與滿足人的情感表達等四項内容來作爲修訂喪服的基本原則。章太炎對喪服價值意義的闡釋以及提出的修訂喪服的基本原則,對今天如何重建禮教文明頗有啓發。

董康與日本珂羅版技術專家小林忠治郎的交遊

——兼補董康珂羅版印本書目……楊月英【提要】民國藏書家董康與日本珂羅版技術專家小林忠治郎交誼深厚,兩人合作使用珂羅版技術影印珍本古籍。董康不顧時人對珂羅版印刷的質疑,開以珂羅版技術影印中國古籍風氣之先,對珂羅版技術進入古籍影印領域起了重要推動作用。曾隨同董康訪日的楊无恙,所著《日本腐談》記有董康、小林忠治郎的交遊,本文對《日本腐談》所載兩人交遊資料亦作考釋。賈二强、佐藤進分别撰文列舉董康珂羅版印本的書目,本文分析兩文所列書目的牴牾之處,補充失載的董康珂羅版印本。
鄧之誠、傅增湘學術交往探例……蕭剛【提要】國家圖書館藏有鄧之誠致傅增湘信劄一紙,爲商借《林居漫録》書事,作於1943年。今將二人此番交往及校補《林居漫録》情形進行梳理,以供學界參考。

来源:“凤凰出版社”公众号‍‍‍

排版:牧献‍‍‍‍

审核:拊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