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 |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出版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全十卷)

主 编:饶权、李孝聪
副主编:张志清、钟翀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4月
定价:15000.00元





内容简介




首次集国家图书馆特藏明清珍稀舆图,从皇家库藏走出,近80余件,3000页,大八开四色精印加大幅拉页,北大顶级教授团队领衔,打破时间空间的壁垒,解开历史的尘封,解读四百年间的长江、黄河、京杭大运河、三山五岳、皇家御园,苏杭名胜,高清呈现真正的中华千里江山图景。       

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中国山川名胜舆图不仅是当今世上为数最多,而且也因其独一无二的传存史而具有测绘质量高、资料的系统性与关联性强等特点。国图收藏了大量珍稀舆图。本稿系首次大规模以山川名胜舆图为研究视角进行整理出版,是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本书力求真切反映原始信息,厘清舆图全貌,对所有舆图的各项信息完整著录,包括图名、作者、年代、类型、颜色、载体形态、尺寸、比例尺、馆藏号等,并对每一幅珍贵舆图进行分析与研究,撰写专文,旨在多角度、全方位展现我国自然人文名胜的价值与意义。因此,本稿既是一部集资料性、学术性、研究性于一体的古舆图学术典籍,又是一部编撰态度严谨的学术普及读物。




序言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序

李孝聪

中国传统的江山胜迹历来是以标志性的山河湖海等自然风貌来体现的,这些极具形象的景观最便于用舆图来展现,因此历代传世的舆图中都不缺描绘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风貌的内容。“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山川名胜不仅是供人游览的风光胜境,更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蕴,从而被纳入强大的人文地理传统。五岳、四渎等标志性山川,作为华夏大地空间格局中的代表性地标,成为凝结华夏民族的重要纽带。山川名胜的文化意义不断延伸,催生出品类丰富的山川名胜舆图,形成了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源远流长的山川名胜测绘传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川名胜舆图于咫尺之内囊括万里河山,读者亦可在方寸之间饱览卧游之趣,富含人文气息。

中国的山水画有写实性的描绘与创意性的绘画之别,并不是所有的山水画作都反映真实的地理场景,更有一些带有思想文化意念的山水画,作者有意渲染缥缈、深邃、虚实相间的意境,所以画面上表现的内容并非人眼真的能够全部看到。中国传统形象画法绘制的舆图,由于绘制地图的画工可能本身就是画家,譬如明代或清朝前期某些舆图的绘制者就来自江南一带,绘制笔法属于“吴门画派”,所以从绘制风格分析这些山川名胜舆图往往与山水画颇为一致。也可以说中国传统平立面结合的采用形象画法的山川名胜舆图与山水画有着不解之缘。那么,怎样区别山水画和山川舆图呢?作为地图,应向读者提供地名、方位、位置、距离,即使眼睛难以看到远方或被山峦遮挡的城池、楼塔、亭阁,也一定要在图上标记出名称。因此,如果画面上有比较多的地名或建筑物名称的注记,则一般可将之视为山川舆图,而不再是山水画了。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国内古地图收藏的代表单位之一。迄今为止,馆藏一九四九年以前编制的中文地图近八千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海内外均首屈一指。其中的山川名胜一类,涵盖了大量背景各异、题材丰富、绘画细致、设色古雅,并使用传统测量法绘制的舆图文献,其中更有许多珍本、孤本,极具学术与文献价值,是研究我国古代舆图、历史、地理、艺术宝贵的一手材料。通过研究这些内涵丰富的地图,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山川名胜舆图的发展进程,探究自然和历史的沧桑变迁。可以说,它们共同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源远流长的山川名胜测绘传统。这一地图文化传统,在世界地图学史中都是非常独特的现象,值得重点关注和研究。

为使这批资料公诸学界,本书编委会从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山川名胜舆图中,精选了最珍贵、有代表性的七十四种一〇〇幅册汇集成帙。这些舆图的时间跨度上起金代,下迄民国,内容囊括名山大川、风景名胜,较为系统和完整地展现了中国传统山川名胜舆图的发展源流和题材类型。全书按主题分类编纂,分为川图卷、山图卷和名胜卷。其中川图卷包括长江、黄河、运河、湖泊及其他川图,共计二十五种三十一幅册;山图卷以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及其他山岳为主,共计二十七种二十九幅册;名胜卷收录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以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名胜古迹,共计二十二种四〇幅册。

舆图是中国古籍遗珍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版块,对每一件舆图的学术研究也必须严谨而全面。本图册为力求真切反映所有舆图的原始信息,厘清舆图全貌,对七十四种山川名胜舆图所有信息都进行了完整着录,包括图名、作者、年代、类型、顔色、载体形态、尺寸、简介、馆藏号等。同时为更好地了解舆图的图像价值与文献价值,每幅册后均附有研究性文章,内容涉及图像的解读分析以及相关内容的考证,涵盖历史地理学、考古学、艺术史等多学科,这些提要的作者是各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从而保证了整个舆图整理编选工作的专业性与科学性。

一、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概览

川图卷。分为长江、黄河、运河、湖泊及其他川图等五大类别。中国古代曾以江、淮、河、济为“四渎”,代表全国四条独流入海的水系,历代曾经分别绘制表现这四条江河的舆图,可是很少能够流传下来。其中长江、黄河不仅是中国最重要的江河水道,在历史进程中承担过重要的角色,而且因其下游河道屡有变迁,水患频仍,故而无论在河工水利工程方面,还是军事上的防守,均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凿人工运河的国家,京杭大运河是古代中国贯穿南北的重要人工河道,对维护国家统一、南北水运交通、经济互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重要的江河运道不仅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更成为有象征意义的政治文化符号。中国古代为展现这些河流的河道流程、水利设施、沿岸风光,曾绘制了许多舆图,《川图卷》遴选了馆藏《长江大观全图》《长江名胜图》《黄河发源归海全图》《八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图》等描绘长江、黄河、运河的长卷舆图。除了江河之外,我国还有众多的湖泊,以其风光秀美、烟雨浩渺引来文人墨客竞相图绘,集成选出馆藏《西湖胜景图》《西子湖图》《江浙太湖全图》《洞庭全图》以反映西湖、太湖、洞庭湖等湖泊的全貌。除了上述这些大江大湖之外,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还有许多区域性河流水系润泽一方,成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孕育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同时也有相关的舆图传世,集成所选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永定河图》《卫河全览》《韩江八景图》《湖南西路常辰沅靖河图》《汤泉全图》等,或为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山图卷。分为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其他山岳等四大类别,其中前三类分别对应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大人文传统。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中国历代王朝均以名山大川作为王朝疆域地理的标志,“五岳”作为华夏地域空间正统的象征,被列入历代国家的祀典,泰山封禅更表示历代帝王对正统性的认同,在传统礼乐文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历朝历代都曾以舆图等形式描绘五岳和祀典的场所岳庙。集成选收馆藏五岳类舆图主要有《泰山图》《太华山全图》《古南岳图》等。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佛教四大名山,分别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的道场。这些佛教名山香火繁盛,信众不绝,催生了许多兼具实用性与宗教性的佛教名山舆图,其中主要有《五台山名胜图》《四川大峨眉山全图》《敕建南海普陀山境全图》《大九华天台胜境全图》等佛教名山舆图。此外,源自中国本土的道教也在各地名山广设道场,形成了独特的道教山岳文化,道教徒将五岳纳入理论体系,并绘制了《五岳真形之图》等,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武当山图》《武当山全图》等,即展现了道教四大名山之一武当山的独特风貌。除了儒、释、道这三类名山图绘外,还有许多受到帝王巡幸驻跸或有独特人文传统的名山,如医巫闾山、太白山、武夷山、天台山、盘山等,这些名山胜景,多成为我国传统山岳舆图描绘的素材。

名胜卷。中国古代素有景观叙事之传统,人们或将某一风景名胜的历史源流、四时变迁、相关诗文加以融会,或将某地最具代表性的风光景致提炼为“八景”“十景”,用名胜古迹记录历史以留住乡情,涵育文化底蕴以深化审美意境,由此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景观文化。各具特色的地域景观、文化胜迹衍生了大量舆图画作,它们往往将地理要素与艺术呈现相融合,兼具舆图的实用功能和艺术创作的审美特性,更有些诗画相配,体现出浓郁的人文气息。从名胜图卷选出的《江山胜迹图》《关中八景图》《广陵名胜全图》《桂林十二景模本》《韩江八景图》等,读者均能从画面与诗文之中体会到浓烈的地域文化氛围。另外,还有一种名胜景观图以表现帝王行止的行宫别苑为主要内容,例如选入的《避暑山庄全图》《南巡临幸胜迹图》《行宫坐落图说》《五园三山及外三营图》均属此类。这类舆图因表现的内容常常是宏伟的殿宇式建筑,兼与周围山水相配,所以表现形式与手法吸收了许多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其中之一就是“界画”。“界画”一词最早见于北宋郭若虚所撰《图画闻见志》,是从北宋李诫奉旨重修的《营造法式》中的“界划”一词演化而来。“界”指建筑绘图上一种专供引笔划线的工具“界笔直尺”,“界划”就是指运用界笔直尺划线条的技法。“界画”套用了建筑绘图中“界划”的意思,专指使用界笔直尺绘画直线的一种画技,常用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而附属于山水画中,后来成为中国画的画种之一。中国的建筑特别强调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兼具高超的木构艺术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总体形式上显得平稳而对称,风格上则藏而不露。因此,当建筑体作为绘画的物件,被引入平面的绘画艺术中,“界画”是使两者很好结合的手法。“界画”与其他画种相比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要求所画物件的细致性和绘画技法的准确性,使用“界画”的技法能够真实形象地记录古代建筑,保留被描绘物件的原形,这样一来“界画”的技法自然突破了绘画的范畴,而被运用于表现古代宫殿、园林、寺庙等建筑图像的舆图中来。元代,陶宗仪的《辍耕录》将以宫室、楼台、亭阁等建筑为题材,以山水、林泉为背景而用界笔直尺画线的绘画称作“界画楼台”,列于画种第十,正式确立了“界画”的画种地位,使其内在涵义得到了丰富和提升。明清时期,“界画”常常用于表现皇家殿宇、宫苑、亭台楼阁、寺庙等题材,也恰恰适用于描绘清朝皇帝南巡沿途驻跸的行宫建筑。集成所选的这几种行宫图就是采用“界画”的技法,用平面和立面相结合的方式形象描绘皇帝驻跸的行宫建筑,细腻而准确地画出地图要表现的建筑物件以及周围的环境。

二、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之特性及选图标准

第一,丰富性。地图因其形制特异,保存和传承比书籍更为不易,因此传世的古代地图十分难得。国家图书馆藏有丰富的山川名胜舆图,在数量和种类上都非常可观,以黄河为例,馆藏黄河舆图就有逾四〇〇种,这些舆图产生于人们生产生活实践,是一个研究黄河文明历史的文献宝库,本图册从这些舆图中精心挑选了《黄河全图》《黄河发源归海全图》《大河南北两岸舆地(图)》《山东黄河全图》四种,其中《黄河全图》绘制精美,内容详细,图文对照,是研究清康熙年间黄淮治理、运河疏浚的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黄河发源归海全图》绘制内容非常详尽,其所绘的黄河河渠水利工程及沿河流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对于研究清代中叶水利工程及人文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大河南北两岸舆地(图)》所绘范围西起陕西潼关,东至河南陕州,系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为防太平军、捻军西入河南北犯山西,命山西代理巡抚布政使王榕吉派员勘查呈报之黄河两岸应添设炮位之防务图,显示清后期晋豫两省之交的黄河河岸形势。《山东黄河全图》描绘了光绪年间山东境内黄河下游河段的新旧河道和堤防,以及黄河穿过运河的情形,是了解清晚期黄、运体系变迁的重要图像史料,同时也反映了清后期绘制黄河图在表现形式和绘制技法上的特点,具有丰富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第二,系统性。不管是从纵向的时间脉络,还是横向的专题收藏来看,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为同行业之翘楚。从内容上看,涵盖了大量重要的名山大川;从载体形态来看,包含长卷、竖轴及册页等多种形式;从文本形态来看,包含了绘本、刻本、拓本等等;从作者身份上看,包括了宫廷画师、文人艺匠和民间画工等;从地图绘制方法上,既有工笔界画,也有渲染写意画,分景图与全景画皆备。其中的内容涉及自然与人文景观、诗文颂赞、图绘艺术等多个方面的历史信息,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中国古代山川名胜舆图的发展脉络,可以说是一个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文献宝库,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文献挖掘和专题研究。

第三,珍贵性。国家图书馆馆藏山川名胜舆图中,有许多珍品、孤品,极具学术与艺术价值,是研究我国古代山川名胜宝贵的第一手材料。这些舆图文献本身具有不可再生性,而且年代较远、数量稀少,非常脆弱和珍贵,以往很少有机会向大众展示。为使这批兼具历史、地理、语言、艺术价值,曾经深藏于图书馆内的舆图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使之更好地体现其研究价值与文物、文化价值,开展高质量的出版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次选图力求精品,图册中许多珍贵的舆图都是首次出版。

本书还遴选了几幅政区舆图,如《陕西舆图》《山西山水图》,读者从中一定能够发现这些舆图与一般仅仅描绘山川分布、注记府州县治的政区舆图有显著的差别,虽然绘制手法与山水画极其相近,可以说就是源自山水画工之手,但是舆图要表现的主要内容却是地方行政建置。这正是本书选择这几幅政区图的初衷。

山川园林图为尽量表现所描绘物件的整体面貌,舆图形式和绘制手法都比较多样化,既有横向铺展式的长卷,也有纵挂的画轴;既有彩绘,也有拓刻;既有平立面结合式的形象画,也有多点透视的界画式地盘烫样;更多的是鸟瞰式画面,这种从高视点的透视法可以将建筑群和山水景观一览无余,比单纯的平面舆图更具真实感。

三、山川名胜舆图之解读维度

表现山川名胜的舆图,是中国古代舆图中非常独特的一类,对这些舆图的解读和欣赏可从地理、艺术、人文等多个维度出发。

第一,从地理层面看,山川名胜舆图的基本功能就是展现空间信息,为人们登山朝谒、凭水行舟、观览胜迹等指示路径。然而,山岳高远,川流洄旋,名胜往往散布其间,使得山川名胜舆图对于空间的标绘相比起政区图等类型来说,更需要兼顾山脉、水文等特有的地貌地势。西晋裴秀曾总结“制图六体”,分别为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这帮助地势的高低起伏、迂曲回环始终是舆图测绘的重要考量因素。在长期的绘图实践中,古人也总结出了不少独特的测绘方式,例如河流图采用传统绘画的“对景法”,两岸的地物均以观察者为中心加以展现。与此同时,为体现地图的实用功能,在特殊河段以文字标注,帮助其水文特征和军事要地。再如山岳图往往采用山水画法,“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远”。在山水画的基础上标注各处景点道路,使读者能够如临其境地判断各地点间的方位关系和距离。山岳图往往气势宏大,奇峰耸立,云气环绕,层峦起伏,富有层次感,在以大笔触勾勒山体的同时,图中细腻地描绘了山中的各类树木、奇石、瀑布、房屋等,使全图凸显灵动高远、疏密有致的特点,令人览之生欲身临其境之感。山岳名胜图受表现空间的约限,则往往采用分景图绘的方式,绘制方式灵活,能全面地展示不同季节、不同时辰、不同气候、不同区域的景物情况,这就是古代常以“八景图”“十景图”来表现某地景观的用意。

第二,从艺术风格看,中国古地图,可以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山川舆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人惯用“对景写意与写实”相互结合的方法描绘各种地物景观。对景写实法受到中国古代传统宫廷绘画所追求的高度“写实”性的影响,即将实际观测到的层峦叠嶂以及具有标志意义的地物建筑均按其特征写实绘制。只要把地图与实地一一对应,便可判断出当前所处位置与前后左右的关系,因而具有很好的艺术表现力和实用效果。中国传统山川名胜舆图继承了中国独有的山水画艺术的特点,擅长使用青绿、水墨、点彩、白描等多种绘图技法,古代绘画的用色、构图、用笔等等方面都在舆图中有充分的表现。皴法是我国历代山水画家在师法自然造化的实践中逐步提炼出来的一种绘画技法,多用于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纹理脉络,同样也被移植于山川舆图之中。根据各种山石地质结构的不同,各类树木表皮状态的差异,用墨之深浅浓淡加以形象化地表现,在历代画论中多有讲述。山川图通过对景物的透视,立体展现实物的位置,再通过墨色浓淡的调和渲染,将古代青绿山水所特有的韵味表现得栩栩如生。舆图无论采用长卷、挂轴,还是册页,横向与纵向的伸展均能使人置身于中国山川美景之中,尤其是在自然风景中点缀以历史古迹名胜,赏图者通过地图既能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也能唤起对曾涉足于此的古今人物事迹的追念和遐想,山川名胜图或许也为调和现代地图科学性与人文艺术性之间的平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绘图模式。

第三,从人文意蕴看,山水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中国古代能够留存这么多表现山川名胜的舆图并非偶然现象,而有其深层次的文化原因。纵览这些舆图,在表现山川地理之余,也传达出人们寄托于山水的精神和品格。许多图绘结合诗作、题识、钤印,书法与绘画融为一体,颇具文人意趣。绘图时有意在画面留空白,镌刻或墨书历代文人题咏的诗篇,碑文、诗作与画面相辅相成,使得舆图在实用功能之外,更兼具了教化的意义,在一些描绘佛教、道教名山的舆图之中尤所施用,此与一般表现地方行政区划的舆图有着明显的差异,也令山川舆图更显出艺术与文化价值。

四、山川名胜舆图出版的意义

这次山川名胜舆图能够如此大批量、高清晰度的印制出版,有以下几个层面的意义值得思考。

第一,推动珍贵地图古籍资料文献的整理和利用。中文古地图具有文字资料无法取代的学术价值,但因其收藏分散、解读困难,尚未在国内学术研究中得到普遍的运用。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地图以原清廷收藏的明清地图为主,以此为基础,民国以来又购入了大量地图或珍贵地图的复制件,就藏图数量和所藏地图的系统性而言,其他藏图机构远远无法与之相比。本书以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山川名胜舆图为主要对象,对这一专题馆藏进行全面地整理。在展示馆藏舆图图像的基础上,梳理相关文献的渊源与流变,对作者生平、版本流传、图面内容、绘制方式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以期集中呈现传统山川名胜舆图的发展脉络。相信本书的出版可以为中国地图史、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以及美术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极其珍贵的第一手图文并茂的资料。

第二,推动中国古代地图的研究。山川名胜舆图是中国古代地图中一个别具特色的门类,这些舆图脱胎于中国独特的山水画文化传统,产生于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在地理表现和空间信息之外,还有独特的文化涵义,这在世界地图史上是一个独具特色的现象。以往的地图史研究往往对全国总图、政区地图等疆域政区类型关注较多,而对于此类舆图关注相对较少。而学界对于黄河图的研究,往往集中于河道变迁、水利工程等历史地理或水利史的角度,鲜少将其放进山川名胜舆图的发展脉络中予以观察。总的来说,对于山川名胜图绘发展脉络的系统性、综合性、文化性研究还有较大空间。因此,集成拟按类型、时间对中国古代山川名胜舆图进行系统展示,以期对中国古代地图的发展脉络进行较为全面地勾勒,对中国古代地图史进行更为全面地展示和研究,这将会极大地推动国内外对于中国古代地图的学术研究。中国地图(学)史在我国学科体系中往往归属于历史地理文献学或科学技术史中的地理学史,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学者数量也较少。而实际上,古地图中折射出大量历史、地理、艺术、文学、政治、思想信息,是思想史、艺术史、历史地理等学科研究的重要素材,相信集成的出版,也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宝贵材料,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古代地图的认识和研究中来。

第三,向全社会介绍和推广山川名胜舆图。国家图书馆所藏山川名胜舆图文献,其珍贵性、丰富性、系统性皆为全国少有。这些舆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色鲜明的舆图绘制传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绚丽瑰宝。通过十卷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的出版,会使更多人关注、了解中国传统山川名胜舆图,去回顾和领略山川名胜舆图的魅力,也让更多人了解其价值与意义。优秀的国宝不应该再藏于秘府,更应该向全社会介绍和展示,让其中的宝贵遗产在当代“活起来”,从而发扬传统山川名胜舆图的文化意义,弘扬其中凝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为坚定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千里江山,万里图卷,《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是首次大规模以山川名胜舆图为主题的集成性汇编图录,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舆图数量非常有限,尤其是彩绘舆图,更加无比珍贵,而如此将大体量的山川名胜舆图筛选汇集编辑、撰写提要、录入图说,更是一项有难度、有价值的工作,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项具有开创意义且填补空白的工作。

乐为之序。

二〇二一年四月于北京

 




目录





第一卷 川图·长江
 
川图·长江  
长江图     二
长江名胜图     二六
峡江图考         九〇
长江图     二〇四
长江大观全图         二一八
 
第二卷 川图·黄河、运河
 
川图·黄河   二六九
黄河全图         二七〇
黄河发源归海全图         三一四
大河南北两岸舆地(图)     三四六
山东黄河全图         三八六
 
川图·运河   四一五
山东十七州县运河泉源总图         四一六
八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图(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山东、直隶)         四五四
运河图     四九四
 
第三卷 川图·湖泊、其他川图
 
川图·湖泊   五〇九
西湖全图         五一〇
西子湖图         五三二
西湖全景图     五四四
西湖胜景图     五五四
西子湖图         五六二
江浙太湖全图         五七八
洞庭全图         五九〇
 
川图·其他川图  六〇一
 
蓟门汤泉全图         六〇二
卫河全览         六一四
则灵潭图         六四〇
湖南西路常辰沅靖河图         六五二
高要县属基围全图         六六四
永定河图         六六八
 
第四卷 山图·五岳、佛教名山
 
山图·五岳   六九五
大金承安重修中岳庙图         六九六
太华山全图     七〇六
太华全图         七一八
古南岳图         七二八
南岳全图         七六八
泰山图     七八〇
 
山图·佛教名山  七九一
五台山圣境全图     七九二
五台山名胜图         八〇四
五台山行宫坐落全图     八一四
五台山圣境图         八四六
敕建五台山文殊菩萨清凉胜境图         八五八
四川大峨眉山全图         八六八
御题天下大峨眉山胜景(图)     八七二

第五卷 山图·佛教名山、道教名山
 
山图·佛教名山  八八三
敕建南海普陀山境全图         八八四
东南第一大九华天台山全图         八九四
大九华天台胜境全图     九〇四
峨山图说         九一二
 
山图·道教名山  一〇四五
五岳真形之图         一〇四六
武当山图         一〇五四
 
第六卷 山图·道教名山、其他山岳
 
山图·道教名山  一〇六五
武当山全图     一〇六六
 
山图·其他山岳  一〇九三
太白全图         一〇九四
天台山十六景图     一一〇六
闾山观音阁图         一一五八
盘山名胜图     一一七四
直隶长城分防险要关峪各口山水形势地舆城图         一二〇二
汤山地舆图     一二二六
丹山胜景之图         一二三四
福建武夷山图         一二四四
 
第七卷 名胜图(一)
 
御制避暑山庄诗     一二六〇
避暑山庄全图         一五二四
避暑山庄全图         一五四六
 
第八卷 名胜图(二)
 
关中八景图     一五八四
山西山水图     一五九八
陕西舆图         一六二六
广陵名胜全图         一六五〇
南巡临幸胜迹图(又名《江南名胜图》)  一七四八
 
第九卷 名胜图(三)
 
自谷城均州至武当拟建行宫道里图     一八八四
西湖三十二景图     一九〇八
浙江胜景图     一九四二
浙省名胜景亭图说         一九七四
浙江景物图     二〇八二
 
第十卷 名胜图(四)
 
江山胜迹图     二一三八
热河名胜图     二二二六
名胜全图         二二七八
桂林十二景模本     二三五六
五园三山及外三营图     二三八四
碧云寺图         二三九六
金陵省城古迹全图         二四〇八
韩江八景图     二四二四




主编简介





饶权,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国家典籍博物馆馆长。对国家图书馆所藏古籍善本包括珍贵舆图在内有清晰的了解,对其文化意义有高度的认识,极为重视对珍贵古籍的保护、研究、开发和出版。 

李孝聪,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文科重点基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历史地理与古地图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区域与城市历史地理研究,中外比较城市史研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规划,中国地图学史、古代地理图籍和中国地方志的教学与研究。李孝聪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城市遗址与形态图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历史文化村落的比较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中外历史城市地理的比较研究”、教育部古籍整理项目“海外收藏早期中文地图的调查与研究”,北京大学“985”创世界一流大学重大科研项目“盛唐研究”之一《唐代地域结构与运作空间》;《北京历史地图集》第三辑;参与中、荷、法国文化合作项目:“圣城北京寺庙分布与民间社会的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舆图整理与研究”、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史研究信息、文献与图像资料检索的数字化建设”等等,是国内在舆图领域研究成果最为丰富、专业最为严谨的教授之一。




副主编简介





张志清,毕业于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长期从事国家图书馆善本古籍保护和研究的工作。先后任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副主任、主任,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现任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兼任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主持过多项大型的古籍整理工作,有着丰富的古籍整理经验,对各项善本古籍的出版研究有清晰的思路,并且具备强有力的执行和领导能力。

钟翀,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领域为历史人文地理,主要方向为聚落历史地理、区域历史地理与历史文化地理,近年专注于城市历史形态学、古地图与近代城市地图、东南地区社会文化史地等领域研究,并在聚落调查与空间分析、古地图分析、区域史地研究、族谱的整理与分析、手工绘图与计算机制图、中日史地学术交流等方向上形成一定特色。先后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项目(日本所绘中国近代城市地图集成与研究),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早期近代城市地图的我国城郭都市空间结构复原及比较形态学研究)、教育部青年人文社科、上海市哲社基金、浦江人才计划等科研项目。同时担任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城市地图研究中心”“中国城郭都市诸相与城市历史形态学”工作坊召集人与负责人。已出版专著《北江盆地——宗族、聚落的形态与发生史研究》、编著与译作有《旧城胜景——日绘近代中国都市鸟瞰地图》( 含增订版 )、《温州古旧地图集》《上海城市地图集成》《上海老地图(城市印记珍藏版)》《敦煌民族语言》及古籍点校本《诸蕃志》《洞天清录》等 10 种,论文及各类译文、随笔等 70 余篇。





书影





长江图

山东黄河全图

运河图

太华山全图

南岳全图

五台山名胜图

御题天下大峨眉山胜景(图)

武当山全图

福建武夷山图





特点





1.版本珍贵

首次大规模出版!孤本首次露面


★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全球范围内中国古地图收藏的代表单位之一。《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十卷本从中精选了最珍贵、有代表性的74种100幅册上起金代,下迄民国的舆图汇集成帙。

★ 舆图的不可再生性,稀少性,不易保存等特点,使得它们中的大部分从未有机会与大家见面,都是首次出版

★ 且我们精选的这74件珍品中的顶级作品的整体现世,可谓史无前例!甚至可以说,这是目前唯一能够一次性看全这些作品的机会。


全球限量发行400套!


2.内容丰富

★ 除了我们通常印象中的那种规整的地图,还有如山水画形式、笔记形式等的舆图。

★ 每一主题类目下的舆图,因侧重点各不相同,故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

西湖


主题


同一主题

面貌各异


3.装帧面貌丰富

书中收入了采用卷轴装、经折装、册页装、书籍装等装帧形式的舆图,采用了如羊皮、纱等少见材质的舆图,它们对研究艺术、舆图的学者和爱好者,都是一次集成式的梳理。

长卷

经折装

线装

册页

还有清代少见的,由传统制图与西方测绘制图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4.绘制形式多样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十卷本中,我们囊括了尽可能多的舆图样式。比如采用线描稿、彩绘、水墨、描金、石刻、墨拓等等绘制手法。

线描

描金

石刻

墨拓

彩绘

彩绘


5.市场价值高


与大量存世的书画作品相比,舆图的存世量只能用“稀少”来形容,其收藏者更是来自小众圈子,但在拍卖场上的价格却常常不输书画。


2004 年北京翰海春拍,乾隆年间《大清台湾府地舆全图》,以143 万元成交。2006 年中国嘉德春拍,乾隆年间《金沙江全图》,以308 万元成交。当然,最广为人知的还是曾出现在2018 年春晚中的明代《丝路山水地图》,以1.33 亿元人民币成交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十卷本所收入作品,因其为国家图书馆珍藏,不会流入市场,无法以市场价估计。但需要划重点的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十卷本所收入作品,因其版本珍贵性、保存完整性,可推知其市场价只会高于这些拍品


收入了如此多珍品的《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十卷本本身,也是一套珍贵的、具有收藏价值艺术品。相比《四库全书》等广为人知的大部头珍藏版古籍,这套书在内容上更新奇也更小众,作为一套最新研究成果,在兼具艺术性的同时,其学术价值也不可估量。


6.强大的学术团队带领

中国国家图书馆饶权馆长

著名历史地理专家、北京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李孝聪 

共同领衔主编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钟翀领衔承担的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

整理与研究”的成果之一


上海书画出版社

“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联手再创高端专业学术出版佳绩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全十卷不是简单对各件舆图进行影印,而是首次大规模以山川名胜舆图为研究视角进行整理出版,是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


7.图片质量前所未有

为还原这些古舆图原貌,书中图片全部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原作复制扫描技术,所有作品图片都为600dpi 高清图片,最大限度展现原图细节。全书74件作品的图片文件达到578G容量之多。


反复实验,寻找最佳印刷效果

在编辑过程中,为了更好得呈现这些舆图作品原貌,我们经历了多次选纸、调色、上机测试、排版推敲和清晰度校准等实验,以寻找最合适这些图片的呈现方式。

最终选定以170克进口特种纸作为印刷材料。在印制的过程中,编辑们全程跟进印刷,以确保这套书保持上海书画出版社一贯的高质量出版水准。


因为有着国家图书馆引进的最新进口扫描技术,以600dpi高清原大扫描出来的高清图版,让高精细、超常规的350dpi的超高规格四色印刷成为可能!


8.人性化编排, 呈现高清细节


装帧设计:内文书脊设计半开半闭,让每本图书可以全部180度平摊,无死角,使读者自由翻阅,解决了沉重带来的烦恼。

180度平摊翻阅

布面烫彩色封面

黄河主题书籍

拉页设计


封面设计:为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选择正红色布面作为材料,同时与以往采用烫印或单色烫印相比,尝试布面彩色烫印这项新技术,前往广州,反复测试,攻破技术难关,以求达到完美的效果。


同时,封面书脊选取黄河为主题的舆图进行巧妙构思,精心设计,可将它视为一幅流动的黄河,视觉效果极佳。

长卷的处理方式:拉页处理。


竖轴的处理方式:竖轴的作品,旋转90度后放置,虽然在阅读时需要你旋转书本,但这保证了你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图上的细节。



高清局部细节的处理方式:一些尺幅特别巨大的作品,我们在全图之后放置了局部细节图,以便研究者和欣赏者能够先欣赏舆图全貌,然后更加清晰地解读作品。


为了保证你能看清图上的每一部分,我们并非精选舆图的部分细节进行展示,而是按照顺序截取了每一个部分,你可以在这些细节中找到你想看清的每一个城池、庙宇、小舟甚至行人。



著录、考证、释文的处理:

一、编委会从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山川名胜舆图中,精选最珍贵、具有代表性的七十四种一〇〇幅册汇集成帙。全书按主题分类编纂,分为川图卷、山图卷和名胜卷。其中川图卷包括长江、黄河、运河、湖泊及其他川图五大类别,共计二十五种三十一幅册;山图卷以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及其他山岳四大类别,共计二十七种二十九幅册;名胜卷收录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以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名胜古迹,共计二十二种四〇幅册。
二、全书收录舆图的时间跨度上起金代,下迄民国,每种类型下均按照绘制年代或地图表现的年代进行排序。
三、每种主图均有文字介绍,一般由基本信息与内容提要两部分组成。每幅地图给出中文图名,凡原图具有编绘人姓名, 一律给出作者名称;多位作者,以取主要的两人为限。凡尚难确定者概以 “不详”标示。
四、每幅地图一律给出绘制年代或地图表现的年代,凡尚难确定绘制时间者,仅提供一个大致相当的时段, 或帮助地图内容所表现的时代。凡时代有出入者, 按照较晚的时代著录, 不取较早的时代,避免将晚近摹绘本误以为早期作品。
五、凡确知印(绘)制地者,皆予以著录。
六、按绢本、纸本、石刻、拓本、木板等地图载体详细着录,凡绘本、刻印本、拓印本、石印本、刊印本及地图之设色,均如实著录。
七、每幅地图以内廓纵横尺寸计量,计量单位均以厘米计。
八、中国古代大部分舆图并无比例尺,因此除计里画方地图之外,其余地图均不注明比例尺。
九、每件舆图均详细著录其原始收藏号、当前图籍分类。
十、书中简要介绍著录地图的形式、覆盖范围、内容、渊源关系、学术价值、错讹,以及地图绘制的时代、作者、绘制技术和所反映的重要历史信息。
十一、舆图中除版刻文字题跋不予著录外,其他文字均予以释文着录,其中阙字不识者以“□”
标示,脱字以“[]”标示。
十二、本书基本信息与内容提要部分的文字整理采用通用规范繁体字;释文题跋部分的文字著录,为避免失去真实性,依原图皆保持原字,不做规范统一。







购买信息







经典版

定价15000元,全球限量350套

预售期(5月3日-5月31日)

限时预售价10998

6月1日预售期结束恢复8折12000元


特别典藏版

在经典版的基础上,

附赠特别设计的函套+总价值1740元的仿真复制画3件+收藏证书

函套

收藏证书

▲ 毛笔题收藏人上款


仿真复制品

每件定价580元

3件全套定价1740元


同治年彩绘黄河舆图


近代全景彩绘西子湖图

我们还原了四条屏的原貌。

挂在一起后是这样的。


乾隆年彩绘山东运河泉源图


精彩书影

感谢田程雨先生提供书讯!

排版:拊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