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科技成为一种信仰?兼谈科学宗教化

查佳鑫 青苗法鸣 2020-12-09

在阿西莫夫著名的《基地》系列科幻小说中,面对着强大的安纳克里昂王国的进犯,初创的基地几乎毫不费力就赢得了此次战争的胜利,靠的便是时任市长哈定在此之前早就埋下的一颗棋子——科学性宗教。

科学与宗教,看似完全对立互不相容,却被时任基地市长哈定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他利用基地对周围文明的强大科技优势,以传教的名义设立教会学校,为周边几个王国培训能够熟练使用基地科技的人才,这些人便是所谓的教士。而这些技术背后的原理,则牢牢地掌握在基地的手中,成为了那些教士心中的信仰。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哈定成功将基地的科技宗教化,并以此不断加深对周围几大王国的控制,由此顺利度过了第一次谢顿危机。

虽然在基地随后面临的几次危机中,哈定创建的科学性宗教不再如它在第一次谢顿危机中那么重要,然而,阿西莫夫对科学性宗教的描写,还是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

一、科学宗教化的可行性

从人类早期信仰的各类神兽和图腾,到世界三大宗教的形成,再到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宗教已经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各宗教都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宗教的核心是信仰,基督教信仰耶和华,伊斯兰教信仰穆罕默德,佛教信仰释迦摩尼。每个宗教都有着自身独特的信仰。

那么,科学性宗教有没有自己的信仰呢?当然有。正如前文所述,科学性宗教的核心便是强大的科学技术。

无论是耶和华,还是穆罕默德,还是释迦摩尼,在传统宗教中都是人们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向其乞求帮助的神秘存在,既然如此,在今天,当人们再次遇到自身难以解决的难题,会想到向谁求助呢?当然是科技。由此,科技已经从理论上具备了称为一种信仰的一个重要条件。当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成为一种绝对强大的存在时,科技称为信仰的条件便已成熟。

当然,科技想要成为一种信仰的话,神秘性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作为信仰的科学技术必须要掌握在极少数的一群人手中,而不能被大众所知悉,否则便会破坏信仰的神圣性。这点在知识高度专业化的今天其实并不难做到,我们都可以熟练操作手中的智能手机。中国也有大量的手机厂商,然而,手机中最为关键的基带芯片,世界范围内却只有高通等少数厂家具备生产能力。我们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深,然而全球网络的根服务器却也不过由区区数个国家所控制而已。我们越来越依赖现代的科学技术,将其视为我们生命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对这些科技的掌控能力却越来越弱。我们越来越像阿西莫夫在小说中所描绘的教士,科学性宗教的形成,其实已然形成。

二、科学性宗教的特点

当然,作为科技高度发达的产物,与传统宗教相比,科学性宗教也有着他自身的特点。

首先,与传统宗教所信仰的非自然力量不同,科学性宗教本质上是无神的,他所信仰的是拟制成神的由人类自身创造出来的科技,即使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能掌握这份技术。也就是说,这种信仰是完全人为可控的。当科技足够强大时,掌握这套技术的教会,便几乎可以实现自己想要的任何效果。而传统宗教则并不能确保所有教众的诉求都能立刻得到满足。因此,科学性宗教具有更强的现实性。

其次,相比于更加侧重于调节人们精神领域的传统宗教,科学性宗教更加注重对人类物质生活的调节。科学性宗教毕竟是建立在强大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的,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能够产生更为直接和显著的影响。而一旦科学性宗教与传统宗教相结合,便几乎取得了对个人物质和精神领域的绝对支配权。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与传统宗教相比,科学性宗教更加隐蔽。科学性宗教不需要固定的宗教场所,人们所处的一切领域都是他的教堂,不需要专职的传教士,每一个人都是他的传教士。在无形中,科学性宗教便已渗透进人们的生活。

三、阅读后的一点思考

虽然在阿西莫夫的小说中,第一次谢顿危机之后,科学性宗教的作用在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然而,在基地的历史上,整个基地,包括创立了科学性宗教的哈定本人,又何尝不是一直处在对另一个科学性宗教的信仰之中呢?谢顿和他创立的心理史学,才是小说中最可怕的科学性宗教。即使在谢顿已经死去数百年后,整个基地依然视谢顿为神明,并严格按照谢顿生前规划的路线一点点地进行着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基地所面临的的历次危机,也如谢顿所设想的那样,一一顺利度过。即便是超出了谢顿预期的骡,也被谢顿之前一直隐藏的第二基地所打败。

想到这里,望着眼前我写下这篇文章的工具,我的脊背不禁感到一阵冰凉。

作者简介

查佳鑫,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2017级本科生,科技宅一枚。

推荐阅读:

自由的尽头是不自由?也谈现代言论自由

《Legal High》告诉我们的

读《“气”与抗争政治》——中国乡村社会稳定问题之演变逻辑

自然科学方法之控制变量法在司法裁判中的运用


本文责编|钱  玥

本文编辑|孙  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