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改变世界的那片树叶

王思明 群学书院 2020-02-02

刘松年:《撵茶图》(局部)



从茶叶、大豆等作物的历史变迁中,可以看出国家和国家之间竞争优势和关系格局的变化。中国是茶叶和豆腐的原产地,但现在全球最畅销的是英国的立顿红茶和日本的男前豆腐。我们的东西又好又便宜,为什么不畅销呢?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思考。

——王思明


本文根据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王思明教授11月28日在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讲演,由晨宁整理,未经讲演人审阅。




茶叶:从中国到世界

讲演 | 王思明

整理 | 晨宁




1茶的故乡


我们平时都讲,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民生的基本需求之一。茶叶是中国原产并且传到全世界的,影响非常之大。但是这么重要的东西四大发明怎么没提到呢?四大发明是西方人提出的概念,最早培根提出的三大发明,包括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十九世纪的英国汉学家艾约瑟又加上了造纸术,因为有了造纸术才能使科学技术、各类知识和新教伦理迅速传播。后来梁启超等近代改良主义者把四大发明的说法引介到国内。可以说,四大发明是欧洲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挑选出来的、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提供重要帮助的发明。


但是从中国人的角度看,很多发明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四大发明。比如说水稻和茶叶,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了基础,不能说不重要。我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讲农业四大发明,包括稻米、大豆、蚕丝和茶叶。稻米养活了全世界将近一半的人口;大豆是重要的油料和饲料,原产于中国,但我们现在年年进口;蚕丝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丝绸之路都是因为它得名的;茶叶也是中国原产,至今造福全世界的发明。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的古称有槚、荈、茗、荼等等,唐代以前都不称茶。有关茶叶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英国殖民者发现印度和东南亚有野生茶种,因此提出了印度发源说和东南亚发源说。但哪一种说法更加可靠呢?


一般来说,要认证一种作物的发源中心,要看三个条件:第一,一个地方是野生作物的原产地、有野生资源种,这一点中国、印度和东南亚都符合,野生种只是为人们栽培、利用它提供了可能性;第二,要看考古发现的栽培、加工作物的证据;第三,要看连续的历史文献记载。后两个条件只有中国能满足。2015年陕西汉阳陵出土过距今2100年的加工过的茶叶;《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国向周武王献纳的贡品中已经有了茶叶,历代各种农书、史书和社会文献都对茶叶有所记载。所以中国毫无疑问是茶叶的发源中心。



目前全世界共发现茶组植物49个种、3个变种,光是在云南就有35个种和3个变种,其中26个种和2个变种是云南特有。植物学家瓦维洛夫说“凡是集中分布一个物种大多数变种、类型的地区,就是这个种的起源中心”。此外古木兰是被子植物的之源,是山茶目-山茶科属-茶种植物垂直演化的始祖,而云南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唯一出土第三纪宽叶木兰和中华木兰化石的区域。云南到现在还保留着数量最多的野生茶树。综合上面几点,可以确认云南是茶叶的重要起源中心。但是从野生到人工利用、栽培,还要经过很长的历史。


传说中最早使用茶叶的是神农。所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从神话中也能看出茶叶最早是被当作药材使用的,印证了中国药食同源的传统。中国最早种植茶叶的是四川地区,后来逐渐向东、向北扩展。茶叶传播的方式有很多,主要包括战争、使节出访、人口迁移、宗教传播、大宗贸易等等。人口流动就会造成生产技术和饮食习惯的传播。



随着饮茶逐渐形成风气,茶叶贸易的利益也开始受到重视,唐代已经开始了国家专卖的榷茶制度,宋朝和明清都有延续,茶叶和盐铁一样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宋会要》记载孝宗时茶税收入6530万贯,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2%。西南、西北的少数民族对茶叶的需求也很大,所谓“夷人不可一日无茶”。内地原先用银、铜向西北地区买马,但考虑到少数民族可能用银铜购买、制造武器,内地索性用茶叶换马,让少数民族把茶叶消耗掉。茶马互市既是互通有无的商业贸易,也是降低战争风险的政治控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形成了将茶与道德伦理、品格情操结合起来的茶文化,茶叶从单纯的日用品转变为礼仪精神的寄托。以茶代酒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典故。茶叶的种植、加工、文化发展已经经过了很长时间,但没有形成专门的知识体系,中国人这段时期一直是“饮茶无道”。直到陆羽集前人之大成,在《茶经》中对茶叶的历史、产地、栽培、加工、饮用、器具、功效、茶事做了非常详细的整理,饮茶才得到了足够的文化升华。到明清时茶叶种植达到鼎盛,形成了十六个主要产区,种植面积超过一千五百万亩,茶叶出口也十分兴盛。茶叶贸易也是观察中国近代命运的一个窗口。



2远播全球


茶叶至迟在南北朝时期就开始向外传播,传播途径分为陆路和海路。茶叶沿陆路向东传到朝鲜和日本,向西传到中亚、西北亚和东欧;沿海路传到东南亚、阿拉伯和西北欧。


大约在六世纪,茶叶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传播到朝鲜,并在七世纪得到普及。传到日本的时间稍晚,约在九世纪,遣唐使和僧侣把茶叶的生产技术和茶事完整复制到日本,到今天日本对茶文化的仪式和典章制度保留得最完整,我们喝茶不如日本精细,有些“礼失求诸野”的意思。十世纪前后,蒙古军队和商人把砖茶带到西伯利亚和中亚。十六世纪开始,葡萄牙商船开始从事茶叶贸易,稍晚茶叶又从欧洲传到美洲。茶叶在英文里为什么叫tea?1610年荷兰人把武夷茶带到西欧,也把茶叶的闽南称呼“te”带了回去,因此荷兰语的茶叶叫做“thee”,再到英语中就变成了tea。类似的还有大豆,在中国叫“菽”,到了西方就变成了soy和soybean。



茶叶最早是作为药材传到西欧的,后来才逐渐变成饮料。1650年牛津出现了一家咖啡馆,出售咖啡、巧克力和茶,到1700年伦敦就已经有500家提供茶饮的咖啡馆了。由于利润很高,东印度公司1660年开始贩茶,1687年出了一项规定:每一艘来往孟买和厦门的商船必须运载150担茶叶。英国掌握茶叶供应之后,饮茶的风气在贵族中间流行起来。茶叶的价格很高,一磅可以卖到十英镑,一般民众很少或根本不消费茶叶。1662年,酷爱饮茶的凯瑟琳公主嫁给英王查尔斯二世,也大大推动了饮茶风气在王室的流行。


虽然明清实施海禁,但也有开禁的时候,清代也设置了广州十三行进行贸易。所以中外的茶叶贸易还是在增长。乾隆二十五年到嘉庆二十四年,广州出口到英国的茶叶量增加了四五倍,为朝廷提供了大量税收。广州有了“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之称。18世纪到鸦片战争前的一段时期被欧洲称为“茶叶世纪”。



经过这样的传播,现在全世界共有60多个产茶国,超过30亿人有饮茶习惯。中国到现在也是最大的产茶国,茶叶产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中国给了全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种植加工技术、茶的知识。全世界的茶都和中国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从人均茶叶消费量来看,中国并不是最爱喝茶的国家。全世界最爱喝茶的国家是土耳其,接下来是英国和爱尔兰、日本和俄罗斯等等,中国的人均茶叶消费量只排到第19位。




3一杯茶搅动世界


茶叶看起来只有小小一片,但它又是民生的必需品、贸易量巨大的商品,因此一直在影响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第一个例子是茶叶塑造日本文化。茶道是日本文化的重要内核,也是日本人探索唐和之别、塑造独立文化特征的重要途径。因此,茶对日本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茶叶最早是中国传入日本的,饮茶的习俗也经由遣唐使、僧侣和民间往来传播到日本。比较著名的是空海和最澄,还有后来的荣西,他写过《吃茶养生记》。饮茶的习惯由僧侣带入寺院和宫廷,再逐步传向民间。


日本讲禅茶一味是确有传承的,一休宗纯既是禅宗的重要人物,也是将茶事传授给村田珠光的师范。村田珠光传给武野绍鸥,武野绍鸥的弟子千利休就是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塑造了传承到今天的日本茶道。日本保留的饮茶方式是抹茶,抹茶发源于唐朝的碾茶,在宋朝形成了使用团茶和茶粉的点茶法。中国到明清逐渐废弃了抹茶和点茶法,改以冲泡为主,此后唐宋的茶事传统就保留在了日本。(按:日本在十七世纪收容明朝遗民和僧侣后也学习了冲泡茶叶的饮法,是为煎茶道。煎茶道形成了区别于武士和公卿的文人审美取向。



第二个例子是茶叶改变两个帝国的命运


中国和英国的近代往来中,茶叶的身影随处可见。为了进口茶叶,英国在1710年到1760年之间向中国支付了2600万两白银。这个情况和今天的中美关系很类似。特朗普为什么着急?就是因为中国卖给美国的东西太多,买的太少。当时的英国也是这种心态:大量的中国产品流入英国,中国赚走几千万两白银,英国想把纺织品卖给中国,但中国纺织品产量也很高,基本不需要进口。中英之间完全是不对等的贸易关系。后来英国就想了一个很阴险的办法,就是把印度的鸦片贩到中国,把中国的瓷器和茶叶运回英国,再把英国的纺织品卖给印度。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让鸦片从药品和奢侈品变成大众消费品。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年均进口鸦片三万五千箱,全国四千万烟民消费了世界鸦片总产量的85%,在经济和国民素质上都成了东亚病夫。我们卖给英国的瓷器和茶叶都是实用、有益人体的东西,英国反过来卖给我们鸦片,对中国来说完全是以金易土,得不偿失。这种情况也引起了朝廷和民间社会的重视,开始了禁烟活动。林则徐到广东查没、销毁了大量鸦片,后来引发了中英摩擦和鸦片战争。中英关系的格局在近代发生逆转,茶叶在其中是重要诱因。



英国一手向中国输入鸦片,一手也在殖民地发展茶叶种植。英国探险家、植物学家福琼(Robert Fortune)两次来到中国,将2000株茶苗、1.7万粒茶种和8名茶工来到印度,并且试种成功。当时没有什么知识产权的概念,福琼偷窃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也没向中国付过什么费用,海关也不会查他。1866年,英国消费的茶叶中只有4%来自印度,到了1903年这一比例达到59%。中国和印度的茶叶出口是此消彼长的关系,1900年印度的茶叶输出量超过中国,1918年印度的茶叶出口量已经是中国的6倍。后来很出名的阿萨姆红茶和大吉岭红茶都是这个时候培育的。



大豆的情况也和茶叶类似。大豆原产于中国,19世纪的时候才传到美国。民国初期的时候,中国的大豆输出量还占到世界总量的90%。到1960年代,美国的大豆输出量超过中国。到了今天,中国已经成了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为什么要进口这么多大豆?因为我们的肉、蛋、奶消费量提高了,这些产品都需要大豆做饲料转化。要为中国的肉、蛋、奶生产提供饲料,全国的耕地都拿来种大豆都不一定够用,而且粮食安全也会成问题。粮食安全很重要,日本虽然进口很多农产品,但大米基本上要确保百分之百国产。


从茶叶、大豆等作物的历史变迁中,可以看出国家和国家之间竞争优势和关系格局的变化。中国是茶叶和豆腐的原产地,但现在全球最畅销的是英国的立顿红茶和日本的男前豆腐。我们的东西又好又便宜,为什么不畅销呢?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思考。


梁漱溟纪念特别讲演 《金陵刻经处》新书分享会 | 《谢辰生口述》新书分享会 |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 千古聚讼《兰亭序》| 对话舒国治 | 对话叶兆言 | 周文重大使讲演 | 五作家文学冷餐会 博物馆史对话 | 晚年柳诒徵 | 程章灿谈胡小石 | 民国知识人 王笛《袍哥》新书分享会 |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婚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叶圣陶孙女回忆姑苏叶氏文学世家 | 孙中兴谈爱情 | 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高峰论坛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社会心理学会云南暑期班 杨国枢先生追思会 | 郑小悠:年羹尧之死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高欢藏品展特别活动 | 魏定熙《权力源自地位》新书对话会 | 2018共读南京之《南京城市史》中国首部书店话剧 | 四姝昆曲雅集 | 徐新对话刘成 |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 周琦教授品读百年越南 | 福克《两性》新书分享会 | 社会学十位长江学者聚首贵阳 | 你所不知道的金庸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之美系列讲演 | 谷岳南京分享会 | 谢宇教授系列讲演 | 对话:林语堂与中国文化精神 | 周志文《论语讲析》新书分享会 | “双十一”消费魔咒特别论坛 | 王阳明逝世490周年特别论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