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珍稀特有鱼类,“偶见罕见”→“常见多见”!

重庆发布
2024-08-30

6月17日

由重庆市林业局

江津区政府主办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

2024年增殖放流活动”

在江津区米帮沱码头举行

50余万尾珍稀鱼回归长江

助力长江生态环境修复


胭脂鱼、岩原鲤、厚颌鲂、中华倒刺鲃,四种珍稀鱼苗回归长江。周小平 摄


17日上午,一条条珍稀鱼儿“排着队”,缓缓进入长江。


本次放流的鱼类主要有四种,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胭脂鱼、岩原鲤,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厚颌鲂及名优鱼类中华倒刺鲃,共计50余万尾。


为便于开展增值放流的科研监测及效果评估,在水产专家的指导下,现场采用切鳍标记、体外标志、内藏可视标志、化学标志等4种标记方法,按照珍稀、特有种5%,名优种1%的标记率对放流的17000余尾苗种进行了标记。


“本次放流,我们邀请了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市农业农村委和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的5位专家对苗种标记、抽样、测量、称重、装车、放流等整个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和验收。此外,还邀请了重庆市渝信公证处对活动全程监督、公证。”重庆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王维介绍。


对放流的鱼儿进行测量。周小平 摄


本次放流有助于保护区重庆段珍稀特有鱼类种群数量的恢复和群落结构的改善,以及水生生态的修复,对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筑牢长江上游重要水生生态屏障,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有重要意义。


2020年以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段共开展增殖放流活动30余次,放流鱼类14种1000余万尾,其中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珍稀特有鱼类400余万尾,增殖放流成效逐渐显现。


在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科研监测中发现,保护区内鱼类资源恢复明显,其中,胭脂鱼更是从曾经的“偶见罕见”变为现在的“常见多见”。



小布丁·多一点>>>

增殖放流要避免“好心办坏事”


“此次放流的鱼类均是长江上游水域生态系统亟须补充的珍稀特有物种。”西南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姚维志说,这些鱼进入长江生息繁衍,有助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种群数量的恢复和群落结构的改善,以及水生生态的修复。


“平常,我们也会看到有些市民很有爱心,提着一袋袋鱼苗到江边放流。”对此,姚维志提醒,科学开展增殖放流极为重要。增殖放流只能够放流本地物种,不能够放流外来物种,还不能够放流人工杂交种,转基因物种等。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千万要避免“好心办坏事”的结果,盲目、随意地放流或者放生,可能影响增殖放流的实际效果,严重的可能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带来一系列问题。


“放流物种的选择一定要经过科学论证,民间放生活动放流之前一定要和当地渔业或渔政管理部门协商,通过对种群结构科学评估,确定合理的放流数量。”姚维志说。


大家都在看



发布会丨走出校园、走出实验室+走进区县、走进园区、走进企业=?


雨水相伴,气温逐日回升


重庆璧铜线首列车完成吊装,开通时间定了!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周小平

编辑:钱薇薇 李银宇(实习)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庆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