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耀邦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下)|百年耀邦

张定、严如平等 百年耀邦 2023-01-09

胡耀邦史料信息网(http://www.hybsl.cn)微信公众号:hybslw,订阅请点击上方蓝字“百年耀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由于中央工作会议已经作了充分准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从 12 月 18 日至 22 日只开了五天。胡耀邦等一百六十九名中央委员和一百一十二名候补中央委员出席了会议,黄克诚等九人列席了会议。


全会的第一天,华国锋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讲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任务,“就是讨论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从明年 1 月起,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问题。同时审议、通过农业问题的两个文件,和 1979、1980 两年经济计划的安排;讨论人事问题和选举成立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央委员们在分组的讨论中普遍认为,现在全国范围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已经基本上胜利完成,实行全党工作中心转变的条件已经具备。应当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及时地果断地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许多人说,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在生产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显著地改善人民生活,加强国防,这是全国人民最为关心的大事,对于世界的和平和进步事业也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要同心同德,进一步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并且立即动员起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新的长征。在讨论中许多中央委员说,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这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我们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


为了加速发展经济,对于我国经济管理体制上的权力过于集中这个严重缺点,一些中央委员认为应予重视解决。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职权,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应该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实行分级分工分人负责,充分发挥中央部门、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胡耀邦非常赞成党政企分开,各司其职,不要党包揽一切。他认为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善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措施。


与会者对农业问题作了深入讨论,共同认为,目前全党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大力恢复和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坚决地、完整地执行农林牧副渔并举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为此,必须首先调动我国几亿农民的积极性,要采取一系列政策和经济措施,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大家提出应当采取的政策措施有:切实保护社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不准无偿调用和占有生产队的劳力、资金、产品和物资,必须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不受干涉,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稳定不变,实行民主管理、干部选举、账目公开等等。大家还提出,粮食征购指标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间稳定不变,绝对不许购过头粮,建议适当提高粮食统购价格,超购部分的价格更应当高些,其他农产品收购价格也要逐步作相应提高;而农机、化肥、农具等价格则要降低,把好处给农民。对于提交全会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同意先发到各地讨论和试行。


为了实现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大家在讨论中认为,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要充分发扬民主、统一认识、增强团结,要加强群众监督和中央委员的监督, 加强法制建设,等等。大家在讨论中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讨论人事问题和选举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对于人事问题,由于此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后期已经有了广泛而充分的酝酿,所以各组在讨论时意见都比较一致。最后在 22 日晚的闭幕会上,正式选举陈云、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为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增补黄克诚等九人为中共中央委员,将来提请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予以追认。


恢复建立在“文革”中被取消的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是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步骤。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几个月前讨论三中全会的议程时,就将选举成立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作为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交给胡耀邦负责进行。胡耀邦领导中共中央组织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在全国范围考察、提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成员的候选人名单,1978 年 10 月 25 日、12月 2 日、12 月 16 日三次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方案。在 16 日向中央的报告中说:


一、上届中央监委委员共六十人。现在提出的中央纪委候选人名单(草案)是九十九人。其中,书记、副书记十五人,常委二十三人,委员六十一人。按我们党的状况,同时考虑到目前还有一批老干部能工作而没有分配实职工作,我们认为, 中纪委候选人的总名额九十九人是适宜的。


二、我们党已经多年没有设立纪律检查机构,林彪、‘四人帮’又把党的纪律废弛得不像样子,中央一旦恢复纪委,全党都注意是由哪些同志在这方面担负起拨乱反正的责任。所以这次挑选的中纪委候选人,一般都是在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线斗争中表现好的,政治历史上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同志;同时也注意了党性、组织纪律性较强,能坚持原则,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看问题比较全面,党内信得过的同志。


三、提名的中纪委候选人,大多数是党龄较长、年龄较大而能工作的同志,也提了二十几名年富力强、有实践经验的中年同志。名单中包括同林彪、‘四人帮’ 作过坚决斗争的,以及各条战线和有关部门的同志。还包括蒙古、藏、壮、苗、回、朝鲜、维吾尔等七个少数民族的同志。女同志有十二人。


四、中央纪律委员会是以兼职委员占多数组成,还是专职委员占多数组成?我们反复考虑,鉴于过去监委兼职委员太多,心思不在监委工作上,甚至开起会来都很困难;同时考虑到目前还有一批能工作而没有分配实职工作的老干部,因此,这届中纪委多配了一些专职委员,占到委员总数的一半以上。


中央组织部在报告的后面附上了中纪委候选人名单,包括各人的简历。


由于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广泛征求意见,并不断修改补充,所以全会在酝酿讨论中都表示满意。在 22 日的正式选举中,九十九名候选人全部当选:第一书记陈云, 第二书记邓颖超,第三书记胡耀邦,常务书记黄克诚,副书记王鹤寿等十人,常委帅孟奇等二十四人,委员朱穆之等六十一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原则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试行草案)》,原则同意《1979、1980 两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对于全会的《公报》,全会亦决定原则通过。


全会的《公报》,历来是表述全会成果的重要文件,中央常委十分重视,胡耀邦受命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起草加以指导。先是,华国锋在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几次同胡耀邦谈及《公报》的起草事宜,说要胡耀邦关注此事,并布置中办研究室着手起草。胡耀邦认为这是一个既要体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还要包括中央工作会议的巨大成果的重要文件,乃推荐擅长起草文件的胡乔木主持。华国锋同意, 即于 12 月 10 日亲自向胡乔木作了布置。12 月 14 日,胡耀邦与胡乔木、于光远、胡绩伟等人商量《公报》起草问题,对中办研究室写出的稿本进行了讨论,大家提出很多建议。胡耀邦为《公报》设计了大的框架,说:“除了开头、结尾外,搞四个部分:经济,政治,思想,组织,都是围绕工作重点转移。”这就使得起草工作有了纲目。18 日,全会开始。当晚,胡耀邦与胡乔木、于光远等看了起草小组改出的第二稿后,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20 日上午,胡耀邦看了胡乔木的修改稿后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晚上还去人民大会堂与华国锋等共同商量修改方案,让胡乔木再加修改。21 日下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讨论了公报草案,胡乔木根据讨论意见再次加以修改,于 22 日清晨印发出席全会的全体人员审议。这是全会的最后一天,各组集中讨论了公报草案,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在当晚的全会闭幕会上,全会决定原则通过,根据各组讨论意见再加修改后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审定发表。


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和全面展开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方针,也开始形成了新时期党的中央领导集体,胡耀邦成为这个领导集体新的重要成员。


在中共三中全会闭幕后于 12 月 25 日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讨论决定人事问题。会议讨论新增选的四位政治局委员的分工,决定陈云主管中央纪委和公检法、民政等政法部门,邓颖超主管工、青、妇等群众团体,胡耀邦主管中央日常工作, 王震仍主管国防工业部门。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同时根据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上许多人的意见,决定设立中央秘书长、副秘书长,协助中央领导同志处理日常工作。政治局同意常委的提名,任命胡耀邦为中共中央秘书长兼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胡乔木为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毛泽东著作编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姚依林为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并决定任命宋任穷为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平化调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免去汪东兴所兼的中共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警卫局局长、8341 部队政委、毛泽东著作编委会办公室主任等各项兼职。这些人事任免变动的决定,使中共中央机构得以新的面貌出现,为贯彻和落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组织保证。


(来源:《胡耀邦传》)


胡启立:耀邦百年祭|百年耀邦

温家宝撰文:再回兴义忆耀邦|百年耀邦

胡德平:纪念邓小平南方讲话20周年 | 百年耀邦

胡耀邦平反扬帆|百年耀邦

富民是胡耀邦经济思想的精髓|百年耀邦

胡耀邦天赋的良知|百年耀邦

盛平:胡耀邦平反刘少奇冤案始末(上)|百年耀邦

盛平:胡耀邦平反刘少奇冤案始末(下)|百年耀邦

吃薯片,怀耀邦|百年耀邦

“带两个金瓜回去”——胡耀邦同志视察崇明纪实|百年耀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