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香荐书人 | 春天和诗歌的双向奔赴

借阅中心 苏州图书馆 2023-03-17

“阅生活·读者说”是由苏州图书馆发起的面向全体读者常年征稿,链接读者、生活与书的阅读分享平台。为了优化品牌资源,2023年“阅生活·读者说”分享平台更名为“天香荐书人”,作为“天香读书会”的线上服务阵地,将为读者提供更多展示的空间,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01


本期天香荐书人 


李卓芬



国学讲师,园林文化讲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多年从事普通话教学和古典诗词教学。热爱传统文化,长期致力于苏州地方文化的研究,主攻园林文化和丝绸文化。


推荐理由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是《诗人十四个》,本书的作者黄晓丹是著名学者叶嘉莹的博士生,推荐这本书的理由不如借用当年叶先生为此书写得一段话来作为荐语,即“贴切”又“实用”。叶先生说:“学习古典诗词,还不仅是学习一种学问、知识而已,重要的是,使青年人的心复活起来,让他们以生动活泼的心灵,来欣赏、体会中国古代诗歌中一些伟大、美好的生命。”以此送给心中住着春天,心里依旧年轻的你。



作者:黄晓丹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苏图索书号:I207.2/856






书本内容介绍与一点心得


因缘际会,前两年做视频号“读诗品园”时,遇到一位好友。他说我作品中的某些“联想”让他会不自觉地想起一位江南才女黄晓丹来,并极力推荐我读一读她的《诗人十四个》,还笃定我必会喜欢她的作品。从打开这本书的第一页开始,它就成为了我案头必备之书。对我来说,它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文字本身,更多是在诗词教育理念上的共鸣感。黄晓丹在和学生们讲诗词时,“思想活跃”,常常“标新立异”,不局限诗词本身,她会融入心理学,哲学,甚至西方的文学艺术,打破了传统解读诗词的方式,让诗词如此有意思!在书中她记录很多在江南尤其是在苏州任教时与学生们之间的趣闻趣事,给书中添上许多有趣的色彩。她的观点常常与我不谋而合,她并不过分执着所谓标准答案,任何事物需要的是一种灵活与自由的体验。同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依然拥有“走在那些正处青春岁月的学生中,被他们身边旋起的春风浮动”的能力。

这本书中黄晓丹将看似并不相关的两位诗人,在其各自的诗词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共通性,她宛如穿梭在古代与现代间的“通灵者”,让古人心中那些幽微、隐秘的部分重见天日,成为我们现代人“生命体验共情”的丰富资源。黄晓丹说这是一本适合在春天读的书,但是在我看来,它适宜每个“内心拥有春天”的人,放在包里随时可以翻阅的书。

(图@蘑菇)

“春山的追寻”篇,在王维和李商隐中徐徐展开。他们二人像极了“人生中的冷与热、理智与情感的两端。只有投入没有旁观,投入则堕为沉溺;只有旁观没有投入,旁观将成为逃避。”我们生命中某些瞬间像王维的“春山可望”般的淡泊疏离,也有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热忱满溢,欲望涌动,在情感极致的交锋中,智慧的你会产生一种觉醒的意识,也许真正的自由会由此而生。

“春云的思念”篇,是陶渊明和辛弃疾的灿然交汇。同样是那天边春日的《停云》,在陶渊明笔下是“停云霭霭,时雨濛濛”“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春云仿佛是他的精神伴侣,感受着他充实之趣。而辛弃疾的《停云》“元龙百尺高楼里,把新诗、殷勤问我,停云情味”,可谓是忙得不亦乐乎,常常觉得辛弃疾诗词中“元素”热闹非凡,好似是“带湖、瓢、泉为背景的风俗小说”,但是辛弃疾写得如此热闹却又有着强烈的孤独感。他们两人就像是我们不断追求理想中的纯粹、情感里的纯洁,但是却依然无法阻隔入世的热情,难以切断情感上的羁绊。当自己认识到人生“沉浸于概念的追求而错失了真切具体的爱”时,聪慧的你,也许会在矛盾的生活里展开真正属于你的“自我救赎”。

(图@夏夏)

“春兰的孤独”篇,是陈子昂和张九龄的寂静相遇。同样是面对孤独,陈子昂是敏感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他想成为一株香气幽绝的兰花,想寻到配得上他的人,生命在等待中虚掷耗尽,何其艰难!何其辛苦!张九龄却松弛舒缓许多,他说“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是啊,我们得不到所有人的赞许与肯定,我们能做的是劝慰自己不必在意,当卸掉用清高做成的防御伪装时,真实的面对自己接纳自己,只关注自己内在成长,是幽兰也罢,是狗尾巴草也好,都可以随风起舞,与自然相悦。

(图@人间天堂)

“春夜的迷情”篇,是王昌龄和李白的赤诚烂漫。王昌龄,那个经历着完整盛唐的诗人,有着最贴切的盛唐诗人的天真与绚烂。爱极了这个被贬谪去江宁县丞的王昌龄,在一个“寒雨连江”的春夜,写下的那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如果不是考证这首诗的背景,还以为他是在游山玩水的路上!而我们最熟悉的李白,在听闻王昌龄又又又被贬谪到湖南做龙标尉时,写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仿佛王昌龄去的不是那九死一生瘴气肆虐的蛮荒之地,更像是辞职远游。也许,只有盛唐,也仅有盛唐这样的世运下,才有如此的文运,经过安史之乱,“中国再也不能产出像开元时代那样一派天真的诗人”了。敏锐如你,在浪漫的诗中去体验这未经损耗的,人生最纯粹的热情与最饱满的希望吧。

“春闺的伤逝”篇,是朱彝尊与俞樾的娓娓倾诉。朱彝尊写过一首词,讲述的是苏州流虹桥的故事,“一寸横波,断肠人在楼阴”,那个断肠的女子死了,死在春暮里,死在深闺里,死在憧憬与幻想里,死在还未表达的爱情里。我们常常感叹人生太多遗憾,太多不能具足的机缘,我们太渴望拥有,拥有美、拥有爱、拥有一切美好。可是不论是美或是爱,只有适当节制,留有余地,才能温柔地守护,敦厚中拥有。就像俞樾在“淡烟疏雨落花天”也能感悟到“春常在”,放下执着,退一步才能捕捉生命里普通却不平凡的欣喜。

(图@蘑菇)

“春江的别离”篇,是姜夔与苏轼的空灵超脱。姜夔总喜欢自创词牌,他的词别具一格、空灵超凡。在“浪粼粼”的春江上,姜夔做了一个梦,梦里与美人相遇,梦醒四望“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声”,美人与这个春天的记忆一样,已经永远地消失了踪影。一切轻微如梦,生命不可追回。苏轼却不这么认为,他说“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言之凿凿,落地有声。很多时候,对于那些我们留不住的美好,不妨决定把这个瞬间牢牢地记下,任何时候想提取时,它都会真切地回到你的眼前。就像苏轼那般,时刻铭记,及时感激,在无常的生命里,真实又美好的记忆片段,足以抵挡失落、困苦与绝望,感受一丝丝温暖与慰藉。

“春去的遗响”篇,是周邦彦与晏殊的百转千回。周邦彦说“劝君莫上最高梯”,因为风景一层好过一层,希望一个接着一个,这样的体验只有青春时代才有,跨出一步万丈晴空,芳草天涯的想象,只属于青春时代的眼中。而“忍听林表杜鹃啼”,又会让你倍感青春易逝的残酷。而晏殊,他总是表现的那么风平浪静。仿佛看惯了人事变迁,哪怕是人生的痛苦也诠释的异常平淡,“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读来让人觉得“无奈又慈悲”。现实的落花风雨,着实会唤起岁月里那些错过的事和人,遗憾和痛苦的煎熬常常让我们只顾着哭泣。但是人生,从来都没有理想的答案,至少我们还拥有当下的机会,去做出理智的选择与判断,虽然不理想,但是可执行。接受人生的局限,才能窥见更广阔的永恒。

(图@人间天堂)

诗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我想,在热烈的青春已然逝去,旷达的迟暮还没有到来前,读诗,可以拥有一份清醒,一份喜悦,一份淡然,一份自持,一份觉悟,一份中年岁月中最有价值的滋养。愿这本《诗人十四个》能给予你一份珍贵的心灵养料。


供稿&审核:借阅中心

排版:研究咨询部

审签:馆部


扫码 | 关注

人文兴 | 书香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