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遇“荐”好书 | 别具“衣”格:服装设计里的中国简史


















别具“衣”格

服装设计里的中国简史




服装设计属于工艺美术范畴,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解决人们穿着生活体系中诸问题的富有创造性的计划及创作行为。服装设计是一个总称,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性质可以分为服装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概括来说就是设计服装款式的一种行业,服装设计过程即“根据设计对象的要求进行构思,并绘制出效果图、平面图,再根据图纸进行制作,达到完成设计的全过程”。



服装设计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是艺术构思与艺术表达的统一体。设计师一般先有一个构思和设想,然后收集资料,确定设计方案。其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服装整体风格、主题、造型、色彩、面料、服饰品的配套设计等。同时对内结构设计、尺寸确定以及具体的裁剪缝制和加工工艺等等也要进行周密严谨的考虑,以确保最终完成的作品能够充分体现最初的设计意图。




服装设计的构思是一种十分活跃的思维活动,构思通常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酝酿而逐渐形成,也可能由某一方面的触发激起灵感而突然产生。自然界的花草虫鱼、高山流水、历史古迹、文艺领域的绘画雕塑,舞蹈音乐以及民族风情等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可给设计者以无穷的灵感来源。新的材质不断涌现,不断丰富着设计师的表现风格。大千世界为服装设计构思提供了无限宽广的素材,设计师可以从各个方面挖掘题材。在构思过程中设计者可通过勾勒服装草图借以表达思维过程,通过修改补充,在考虑较成熟后,再绘制出详细的服装设计图。

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是一个悠久历史﹑丰富积淀﹑绚丽多彩的艺术宝库,中国服饰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地位。




商周时期



商代贵族的服饰颇为考究。在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士的玉人中,有一个头戴卷简式巾帽,身着华丽服装的男子。他将长长的辨发盘在头顶,戴一顶饰有圆箍形饰物的冠帽,身看布满云形花纹的交领衣服,腰里系看一条宽宽的带子,带子上端压在衣领的下部,衣长过腰,下身着裳。腹下还佩有一块上窄下宽的斧形饰物,脚上穿着一双颇像一条想头船式样的炮尖鞋,可能是当时贵族的形象。





春秋战国时期



深衣是春秋战国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服饰。早期深衣,右衽(衣襟右掩)、交领,上衣下裙,不分等级,男女、文武、贵贱皆可穿用。深衣多以白色麻布制作,斋祭时用黑色,也有用暗花面料制成的,边缘通常镶以彩帛。深衣腰束丝带是受游牧民族的影响,后来用革带配带钩。深衣用途极广,是朝祭之外的官吏吉服,也是庶人唯一的吉服。深衣对后代的服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今天的连衣裙就是古代深衣制的发展形式。




秦 汉



纺织技术改进的关系,使得战国以后的服装,由上衣下裳的形式,演变为连身的长衣(深衣),这种衣着在秦代非常的普遍,它的样式通常是把左边的衣襟加长,向右绕到背后,再绕回前面来,腰间以带子系住,并且往往用相间的颜色缝制,增加装饰和美感的效果。汉代流行的服装则是以连身的袍为主,样式以大袖为多,袖身宽大部分为“袂”,袖口紧小部分为“祛”,从肩部直筒下垂到脚踝的长袍,是汉代人典型的穿着。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老庄、佛道思想成为时尚,“魏晋风度”也表现在当时的服饰文化中。宽衣博带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饰。男子穿衣坦胸露臂,力求轻松、自然、随意的感觉,魏晋的名士们多光身着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类似今天吊带衫的奇特内衣,并不穿中衣,此衣式仅见于这一时代,女子服饰则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表现出优雅和飘逸的风格。




唐朝



唐代承前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唐代服饰的发展是整体上的发展,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于表现自由、丰满、华美、圆润。




宋朝



宋太祖三年规定庶民百姓不得采用绫缣五色华衣。到仁宗、英宗、神宗直至政和七年时期,官府提倡改良服饰,而且更趋奢华。对于这些规定民间庶民置若罔闻,绫缣锦绣任意服用。一些京城的贵族闺阁们,还别出心裁地设计出许多种装扮方法,追求出新与别致。不但衣料选择考究,而且梳妆也很特别,有的梳大方额,有的扎发垂肩,有的云光巧额鬓撑金凤,贫穷人家还有用剪纸装饰头发,身上抹香,履绣花等装扮。




元朝



元代是由蒙古人统治,蒙古人和汉族衣冠是一个体系,仅仅是发型不同 。蒙古人多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个桃子,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比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这种衣服很方便上马下马。元代服装以长袍为主。官员和士庶的日常服装多为窄袖长袍。




明朝



明朝祗是进贤冠改成了梁冠,并增加了忠静冠、保和冠等冠式。官吏戴乌纱帽,穿圆领袍,书生多穿直裰或曳撒,戴巾,平民则穿短衣,戴小帽或网巾。明朝女子髻式也颇多,且常在额上系兜子,名“遮眉勒”。衣裙近似宋元两朝,但内衣有小圆领,颈部加纽扣。衣身较长,缀有金玉坠子,外加云肩、比甲(大背心)等。




清朝



现代影视剧基本还原了清朝服饰的盛况,顺治九年(1652)《服色肩舆条例》颁行,废除了明朝的冠冕、礼服以及汉族的一切服饰,但满族服饰同时吸收了明朝服饰的纹理图案。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但官民服饰一律泾渭分明。清朝是以满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机构,满族八旗服饰随朝代的变更冲进关内。旗人的风俗习惯影响着广大的中原地区。从公服开始逐渐推向常服。




民国时期



民国的服装是中华文化服装在历史上一个主要构成部分,它意味着封建社会王国服装规章制度的结束,新的共和政府部门服装文化的创建。其文化形状充足主要表现出不一样的特点种类。初期建立新的服装文化的艰辛,及其之后服装文化的多种多样,组成全部民国时期服装发展趋势的完全传动链条。民国男子服装多为中山服和长衫,而女子服装则越来越日益多种多样。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服装时尚迅速席卷中国,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人们从跟随潮流到现在的引领潮流,新款唐装汉服、DIY个性服装的盛行,无不体现出了时代的更替和进步。




苏州图书馆馆藏







中国服装简史

著者: 王鸣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索书号:TS941-092/7

馆藏地点:北馆书库、北馆四楼借阅


本书以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从人类文明学的角度,对中国各个时期服装发展的历程作了系统介绍,并阐述了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因素对服饰发展的影响。







中国服装史:2018版

著者:华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索书号:TS941-092/2-2

馆藏地点:北馆书库


本书从先秦服装开始,以后随朝代演进直至21世纪初择其要点进行介绍。男女服装中以女服为主,军民服装中以民服为主,成年和儿童服装中以成年服装为主。各讲中除服装名称、款式、纹样外,特别介绍了服装形成、流行的文化背景,并特绘线描图以供学生临摹。本书本次修订除保留原书特色外,另新增“延展阅读”及适量彩图,以提高本书新鲜性和实物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历朝历代服装本质。







衣冠天下:中国服装图史

著者:黄能馥 乔巧玲

出版社:中华书局

索书号:TS941.742/12

馆藏地点:北馆书库


本书以中国服装文化的起源、形成、繁荣、发展、演变全过程的外在款式与内在精神为对象,记述各个历史时期服饰文化的发展演变,涉及服装门类、穿着方式、服饰制度、服饰材料、服饰纹样等诸方面。







看得见的中国服装史

著者:张竞琼 曹喆

出版社:中华书局

索书号:TS941.742-64/2

馆藏地点:北馆书库


本书用精美的古代文物图像和插图串起整个历史,沿着图片的脉络讲述了从上古时代到20世纪80年代服饰发展的轨迹,介绍了古代服装的形制、穿着方法与礼仪、服装的纹饰以及各时期人们的妆容。







中国服装史

著者: 张竞琼 李敏

出版社: 东华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 TS941-092/8

馆藏地点:主馆外借室(一楼)、十中金阊校区分馆、北馆书库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以相关考古发现的发掘与研究成果、以《二十四史》舆服志等历代文献为史料,结合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与同类教材,简要地梳理、介绍、讨论了中国服装史的演变历程。以服装形制的演变为主线,辅之以服装面料、服装纹样、穿着方式、织造机构等相关内容。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