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方文化 | 流动的江南·运河十景:这里,便是苏州

借阅中心 苏州图书馆 2022-11-11


(运河十景·平江古巷)


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风貌,这风貌必然有一基点能够体现其精髓所在。就像胡同之于北京,里弄之于上海,在苏州,这基点之一非小巷莫属了。



小巷缠绵,一旦走进,便无法自拔。爱逛苏州小巷的人会说,平江路两边的巷子,每次去都会有不同的惊喜。可不是嘛,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走进去,总会被角落里的一些花草吸引,花盆不需要多精致,可能是家里淘汰的水缸,可能是个坏了的塑料桶,花草也不是多名贵的品种,但都长势极好,恣意爬在窗户上,白墙边,在极窄的巷子里,和白墙黛瓦相映成趣。花开四季,几乎每家门口都有。和巷子里生活的物质条件无关,和苏州人骨子里的闲情逸致有关。用现在的话说,苏州人实在会过小日子。



一位老人坐在门口的藤椅上,昆曲的婉转悠扬透过门窗荡漾在巷子里。卖萝卜丝饼和三角饼的主人一边忙活着,一边和对面的邻居聊天。青石板上走过哪些人,石桥上留下多少身影,那些家长里短的岁月在这里慢慢重叠,不被时光惊扰,日历停在了今天。一扇小门吱嘎地被推开了,有些年代的热水瓶,一杯茶水,几方石凳,一进,两进……一如折折叠叠的小巷,望不到尽头,却自成一方天地,有隐入花叶斑驳间的深藏不露、隐秘于市却又非富即贵的显赫人家。



比如平江西的悬桥巷,人才辈出。悬桥巷里有洪钧故居,为洪钧考取状元后所建。洪钧祖上是安徽人,所以故居“桂荫堂”中的“桂”字便取洪钧祖籍徽州歙县桂林村之意。洪钧小的时候,家道中落,父亲想让他弃儒从商,但他执意读书。同治七年(1868年)考中状元。光绪十三年(1887)起,充任出使俄国、德国、奥地利、荷兰四国外交大臣,成为中国古代状元中唯一的外交官。说到洪钧,可能绕不开的便是他和赛金花那段才子佳人的故事。据说,洪钧是在苏州守孝期间,遇到了赛金花,后纳为妾。老夫少妻,浓情蜜意。只是好景不长,洪钧病逝后,赛金花被迫离开了洪家,至上海重操旧业。



著名的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孽海花》便是以这二人为原型,此书出版后畅销一时,连版达十万部之多。小说翻译家林纾阅后曾有评价:“《孽海花》非小说也,乃三十年之历史也。”书中有一段金雯青(原型洪钧)初见傅彩云(原型赛金花)时的描写:“谁知这一回头,万事全休,一回头时,却见到轿子里正坐着个十四五岁的不长不短、不肥不瘦的女郎,面如瓜子,脸若桃花,两条欲蹙不蹙的娥眉,一双似开非开的凤眼,似曾相识,莫道无情,正是说不尽的体态风流,丰姿绰约。”巷子里三三两两的游人,驻足在“洪钧故居”前,紧锁的大门锁住了一段状元美人的风流韵事。


《孽海花》

著者:曾朴

出版社:中华书局

苏图索书号:I242/172:2


都说苏州盛产状元,其实苏州的医生也很有名,历代宫廷里的御医有很多就是苏州藉的,以致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医学流派:温病学派。悬桥巷里的“钱宅”是钱伯煊老先生当年广施仁术的医馆。钱氏一族乃“吴越世家”,钱伯煊祖上三代皆是中医,以中医外科见长。1916年,为了能让钱伯煊开业行医,钱父倾其一生积蓄,从一位姓陆的业主手中买下此宅,供钱老一展所学。虽然当年初开医馆时,钱伯煊名不见经传,但因其接诊患者悉心周到,治病效果显著,常能妙手回春,美名迅速遍传江南,求诊者络绎不绝,门庭若市。今天走进悬桥巷,可以看到钱宅正在修缮中,古宅被绿色施工布裹得严严实实。这座百年春秋老宅将会在修缮后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悬桥巷里还有著名藏书家黄丕烈的藏书楼,其实黄丕烈原本并不住在这里,只是由于当时城东有很多书店,爱书如命的他要访书,就要经常跑城东,这让他颇感不便,于是买下了悬桥巷这处宅院。黄丕烈不仅喜欢藏书、校书,还喜欢考察古籍的来龙去脉,他的很多藏书观念都为后世所尊奉。韦力先生在《书楼探踪·江苏卷》中说道:“以名气论,黄丕烈应该是中国古今藏书家中名气最响的一位,凡是爱好古籍收藏者,都会言称黄丕烈,我当然也对这位大藏书家很是崇拜。”


《书楼探踪·江苏卷》

作者:黄丕烈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苏图索书号:G259.29/44:2


黄丕烈还有一个癖好就是“祭书”,沈士元在《祭书图说》中称:“夫祭之为典,巨且博矣!世传贾岛于岁终举一年所得诗祭之,未闻有祭书者。祭之,自邵甫始。”邵甫即黄丕烈的字。贾岛也曾有过祭诗之举,但是贾岛祭奠的是自己的作品,而黄丕烈是在每年除夕邀请一帮朋友,而后拿出自己的一些好书来同好友一起欣赏,作诗唱和,真真一桩风雅趣事。如今藏书楼仍在,里面的藏书却已分散各地。但是这股对书的热爱之情却飘进了古城的大街小巷,很多现代的藏书家,可能没有黄丕烈那么专业,藏书也没那么丰富,但总在不大的房间里有那么几排书架或者字画,有那么几本心头好,以慰平生。



不仅如此,一代史学家顾颉刚和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都和悬桥巷有关联。小巷深深深几许,一条悬桥巷就有如此多的名人故居,而那和平江路交错的胡厢使巷、大柳枝巷、大新桥巷、大儒巷、纽家巷…….每一个巷子背后都是长长的故事。这些故事要慢慢读,操之过急,反而会影响走街串巷的乐趣。了解苏州的小巷就像认识苏州,需要时间的度化。日升又日落,夕阳余晖洒在巷子口。在这故事里,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只是极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苏州普通人家的普通生活,是范小青《裤裆巷风流记》中芸芸众生的人情冷暖、喜怒哀乐。“我不想夸耀或者诋毁苏州人,可我喜欢苏州,喜欢苏州的小巷,也许因为我身临其境。我的窗前,一片低矮的年代久远的苏州民房,青砖黛瓦龙脊,开着豆腐干天窗,或老虎窗;我的屋后,被污染了的水巷小河,古老而破陋的石桥,残缺不齐的石阶......我无意吹捧或者贬低苏州人,可我喜欢他们。”范小青在《裤裆巷风流记》后记里这样写道。


《裤裆巷风流记》

作者:范小青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苏图索书号:I247.57/11326


是的,苏州的小巷是不完美的,她含而不露、气息典雅;她也逼仄狭窄、阴暗潮湿。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们对生活环境、交通出行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渐渐老去地苏州街巷不可避免地面临很多问题。但于很多生于斯,长于斯的人而言,小巷早已成了一种情感和记忆。近年来的改造和修缮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除了让小巷成为一种符号,慰藉着人们的心绪,更让它在原有的基础上焕发了新的光彩。平江路和旁边巷子里的很多民宅都被改成了咖啡店,书店、手工饰品店、旗袍店……老旧的房子,不需要过多地装饰,彷佛从时光深处走来,在新时代的摇曳下,复古而又小资。南石子街的探花潘祖荫故居,被改造成了一家园林式文化精品酒店和书房。在这边看看书,喝喝茶,一下午的时光悠然而过,竟找到了点“养在深闺”的感觉。而书房里“大克鼎”“大盂鼎”的文创香薰十分别致可爱。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有的人怀念过去,有的人憧憬未来。相信许多美好的故事渐渐向世纪深处隐去,是因为另外有些新的,同样美好的故事正在从新世纪向我们走来,与其惋惜,不如期待。




文案:借阅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