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司考改变的人生

2017-06-14 法治周末 法治周末

法治周末记者 陈霄


10年前,

冲着凑奥运会的热闹“来北京玩玩”、在写字楼铺几张报纸睡觉被当“死人”抬出来的王铭绝对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在北京安家立业。


曾经怀揣当外交官的少年梦、最后为了糊口而去当记者的郝亚超其实也没有想到,现在会将律师业当作了一辈子要坚持的职业理想。


一切改变都源自一场考试——号称“天下第一考”的国家统一司法考试。

从保安到律师

毕业于警察学院的王铭,没有当过一天的警察。


不过,他的经历倒是丰富:高中时辍学外出打工,做过餐饮服务员、印刷厂学徒,在距离高考不到3个月时重回学校复习,考上河南警察学院。


从警校毕业后,王铭四处寻找落脚点,到过西藏、上海、江苏、新疆、青海等十多个省市,尝试过很多工作,也吃过不少苦。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为了省钱,通常会买一张离这个城市最近地点的火车票,以求能够在候车厅睡上一宿。然后,在火车将开之时赶紧把票退掉,损失最小的退票费用。


2007年,冲着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光环,王铭决定“来北京玩玩”,生活仍然无着,找工作处处碰壁。有一天走到西直门附近又累又饿,他进了一栋写字楼,选了相对安静的地下一层楼道,铺上几张报纸睡觉。睡着的王铭后来被大楼保洁当成了“死人”,让两个保安给架着扔了出去。


既狼狈又尴尬的王铭却偶然听说在写字楼当保安管吃管住,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应聘,从此成了一名保安。


不过,在同事看来,王铭与他们格格不入,休息时间大家一起打牌时,王铭都不参加,反而总喜欢捧着一本书。成为律师之后他坦率地说,那时候并没有什么职业规划,看书全凭兴趣,确实比较喜欢看点法律方面的书


动了司考的念头也完全是偶然。一次公司领导视察,随口向陪同员工问了两个法律问题,王铭都答对了领导大为惊讶,拍着他的肩膀说,为什么不去参加司法考试呢


此前王铭从来没有想过这条路,他决定试试,当时距离司考还有半年。他选择安静而事少的晚班,把MP3别在帽子里,一边工作一边听讲课录音


在距离司考还有3个月时,王铭辞掉了保安的工作,专心复习。一台破旧的二手电脑,两本参考书,在租住的小平房里王铭度过了日夜不分的3个月,饿了就吃方便面,看困了就睡觉,醒来继续看,除了吃饭睡觉,只有学习


连他自己都意外,第一次参加司考就通过了。王铭觉得自己的人生职业方向逐渐清晰了,他开始大量地给律所投递简历。


等待的日子很漫长,多数都是石沉大海,“我倒是很理解,毕竟我学历低,也没有法律从业经历”,直到现在他所在的这家律所通知他去面试。


32岁的王铭现在已经对早年吃的苦有些模糊了,但他仍然清晰地记得面试当天的情形,在律所门口徘徊了很久也不敢进去,心里充满了胆怯,觉得自己与里面的人格格不入


后来成为他同事的一位律师事后还嘲笑他,从来没见过你这么土的人,居然穿个保安服就来面试了。他自己回想起来还乐:“实际上那不是保安服,是警用小棉袄,我把警标撕掉了。”


上班的第一天印象也很深,走到半路就接到律所电话,让他直接去社区的法律援助现场。到了他才知道,这是针对附近居民的一场大型普法活动,也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看到桌台前排起长队的人,王铭踌躇不前


他直言自己是个特别胆小内向的人,直到律所的律师打来电话问他在哪儿,他诺诺地说我躲在树后看着你们呢。第一次开庭也类似,法官让他明确诉求,他对着眼前的起诉状就是出不了声,高度紧张,法官连催两三次后,带他的律师才帮着他读了起诉状


不过,那一天到社区的经历也开启了他坚持数年至今的公益法律服务。虽然商业案件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忙,每周仍然会抽一整天的时间到和平里街道的法律服务站去给居民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


如今,在北京买了房成了婚,回忆起过去,王铭承认司考改变了他的一生,但一切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本以为通过司考后职业前途会一片光明,事实上最初两三年真是苦不堪言,啃馒头吃面条也是家常便饭。”


从记者到律师

郝亚超。 资料图

在当了3年律师后,她回顾自己的这一转变,认为比起当记者,当律师不仅仅多赚了三五斗,还收获了很多精神层面的东西


郝亚超现在想来,以前当记者,更多是“为了糊口”,既没有做自己挚爱的领域,比如,时政新闻或者国际新闻,也没有去自己喜欢的媒体。


不过,现在的职业,确实与当记者的经历有关。理工科教育背景的郝亚超毕业后成了一名法治记者,意识到法律功底的重要,开始零散地学习法律知识。慢慢地,“自然而然地就想考司考。”她对法治周末记者说,作为法治记者,自己很有热情就某一个法律问题进行研究


非法科生考司考,她坦言,肯定会比法科生要难,但由于当时已有阅历,加上非常有兴趣,学习的过程并不觉得辛苦


我发现,往往,非法科生当律师的,会考得不错、律师工作也做得不错,因为这是认为自己适合法律而进行的自我主动选择,并非被别人要求安排或者未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选择。”


通过司法考试后,是继续当记者还是转行当律师,当时确实是摆在郝亚超面前的一个问题


很多朋友喜欢问她,为什么转行当律师一开始她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记者工作太累了,律师工作更简单些,我也更适合当律师。另外,律师也比记者更能赚钱。


现在她会说,是在深思熟虑后,发现自己适合当律师后转行的:“除了兴趣和热情,我愿意跟人打交道,做各种沟通,解决某个问题,这正是法律工作的核心内容。”


在当了3年律师后,她回顾自己的这一转变,认为比起当记者,当律师不仅仅多赚了三五斗,还收获了很多精神层面的东西,例如,“一定要赢”心态的培养、越来越严谨、对正义理想的追求,等等。


现在已成为律所二级合伙人的郝亚超,将律师业视为自己一辈子要坚持的职业理想:“有自己感兴趣且适合自己,又愿意为之努力的职业,是很幸福的事。”


她很坦率地说,比起记者,当律师时间更自由,作为一个高度依赖经验的行业,经验和知识随着年龄增长,不再像当记者那样担忧自己“年老跑不动、对新闻热情下降”的问题,而且不必担心退休,只要精力允许,可以做到七八十岁,大大缓解了自己对退休生活无所事事的焦虑。


不过,骨子里,郝亚超仍然喜欢媒体,每个月都看很多报纸杂志,还想着有一天去给律政剧题材写剧本,把现在的同事和经历过的案子都写进去



点击下面,阅读更多好文章  

让“农民令人羡慕”需要真正的变革

第三方追溯平台角力“后药监时代”

司法反腐进行时

“退房令”7年后,保利中航房地产业务终整合,央企“退房”缘何如此难?


编辑整理:李含 王硕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