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宗平:借助中高考“指挥棒”解决“体质”问题

体育教学杂志 动商研究院
2024-09-22


摘 要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体育”再次引起讨论热潮,诸多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对体育发展提出建议与意见,尤其是对学校体育的发展,精准聚焦“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众所周知,校园里“小眼镜”“小胖墩”“小驼背”现象随处可见,无论是体育课还是大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多数情况下呈现出“三无”“三化”状态,即无强度、无难度、无对抗,音乐化、温柔化、个体化。学校体育的开展对于学生的体质发展效果并不显著。究其原因,普遍认为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学校体育并未受到真正的重视,学校体育趋于形式化。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学校体育改善学生体质进行探讨与分析,认为学校体育走进中高考,借助于“指挥棒”力量,才能确保学校体育受到真正重视,学校体育政策才能够得到有效实施,从而改善学校体育的现况,优化体育课程改革,也是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体育”走进中高考,发挥指挥棒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要求“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出台,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今年的两会上,“学校体育”更是成为了热议话题。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阐述了什么是教育的真谛,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帮助孩子们健全优秀的人格”,这也表明学校的管理者开始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正视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将体育摆在了重要位置,认可了体育学科的功能与价值。

      然而,学校体育距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大部分学校存在重视智育、轻视体育的倾向,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其实施必须借助“指挥棒”的力量,这也是目前解决中国学生体质下滑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此外,两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继去年之后再次提出体育进高考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定州市西关南街小学副校长柴会恩建议,探索高中阶段将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最终进入高考分数等。2019年12月27日,云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体育分值由原来的50分提高到100分,和语文、数学、英语同等分值,体育在应试教育下受重视程度明显提高。那么体育也可以走进高考,成为选考科目,即成为“3+1+2”中“2”的一个选考科目,借助应试教育的手段,强势推进学校体育的成长。


二、体育课程改革,改变“三无”“三化”的体育现状


      据调研发现,目前学校体育呈现出“三无”“三化”状态,该形式的学校体育已经不具备体育教学课的本质特点,更加无法发挥体育学科的作用和价值,但确实合乎确保安全、不出意外的上课要求。因此,笔者认为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体育课和学校体育活动的“三无”和“三化”现象。

      中小学体育课程目前呈现出“三无”“三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体育课选择了安全舒适区。因此,打破年级、学段限制,重新基于个体身体素质重新进行体育课分班教学的方式势在必行,制定按照身体机能和体能水平的划分标准,选择水平教学目标和内容,允许进阶式,即达到标准可进入上一阶的班级上课。开展强度、难度和对抗体育活动,也要厘清适度强度和健康假定之间的关系,低强度体育常规课通过中高强度运动进行补偿,对于个体本身是否能够达到促进身体机能和体能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针对群体差异进行目标设定。


三、开展体育与健康思政课程,培养运动意识与精神


      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属于学校体育的领域目标范畴,纵观现在的中小学生,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包容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逐渐减弱,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与环境尚未协调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学校体育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又该如何正确有效的发挥其作用。笔者认为,首先应从意识形态进行教育渗透,所有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在无正确导向的意识下执行,只是短暂的形式化主义或恶化,因为最终是人的意识支配行为,这也是终身体育的核心所在。

      其次,体育与健康的通识课程应该受到重视,该课程的内容知识作为常识被学生所知。学校开展学生视力保护和近视预防工作,要求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增加户外运动和保证睡眠,这其中,师生和家长都应该了解关于视力保健的健康知识、肥胖与身体指标的关系即潜在的危险因素、错误的身体形态及其影响、动作技能未习得或动作技能水平低下的影响等,并提倡将健康知识融入主科教学中为学生所得,如在测试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学习视力保健的健康知识,实现学科知识交叉获得。学校、家长和社会要重视加强青少年健康教育,应该从小给青少年灌输正规的健康理念教育,不知所以然的盲目体育,易让学生遭受伤害,甚至失去兴趣。


四、结语


      学校体育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体育的问题,已经成为教育、社会的问题,更关乎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目前,针对学生体质下降、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行动都应有所突破,通过体育走进中高考,充分发挥指挥棒下全社会、全人民对学校体育的重视;促进学校体育课程实施改革,改变“三无”“三化”体育状态,从体育的学科特点上发挥其优势与价值,为学生体质健康服务;开展体育健康教育课,将体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融入各学科中,呼吁师生、家长和社会通识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往期 · 推荐



图片|网络   编辑|宋昱辉 审核|王宗平

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更多资讯

投稿邮箱 | dongshangyjzx@163.com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动商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