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谋全局谋万世:新时代青少年体育的大健康使命

王正伦 教授 动商研究中心 2019-08-31


一、未来已至,挑战升级

从人类生存方式的历史看:我们历经了四个大时代(采集狩猎、农耕畜牧、机械石油、信息网络),正在迈入第五个“新时代”(人工智能)。这是一个从天人合一、自然进化”到“人机合一、自我进化的逐步加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体育(或者说人体运动)正在日益显现出其不可或缺的压舱石作用


未来似乎很遥远,可是世界的变化正在加速,现在和未来的界限已经变得十分模糊,我们一只脚踩在现在,一只脚已经跨进未来。人类发明电子计算机仅有 70年的光景,进入网络时代到现在也才 20 余年。20 多年来,人类从 IT(信息时代进入了 DT(数据)时代, 又从 DT 时代进入了 AI(人工智能)时代。人们完全没有做好准备, 猝不及防。世界发展的速度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力,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把我们带进了不熟悉的、未来的世界里。

工业革命 250 年以来(尤其是二战结束以来),机械化、城市化、信息化、网络化及人工智能全面模仿和替代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彻底颠覆了人类以体力活动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当今社会,体力活动被广泛替代,人们从“天人合一”的“体力劳动生存时代”进入到


了“无需体力”的“智能化生存时代”。“体能”在人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越来越多的人自出生到成人没有任何高强度体力运动的经验,传统军人或运动员的体能标准和普通学生的体能水平渐行渐远。体育运动(学校公共体育课程、日常身体锻炼、运动休闲和娱乐、竞技运动训赛)成了当代以及未来的学子们唯一保留的亲历体力活动”。

 

  上述变化还深刻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由于不健康生活方式久坐少动网络屏幕依赖不合理膳食吸烟酗酒毒品滥用等)导致的疾病谱变化包括大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疾患的低龄化趋势)成为了 21 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健康挑战,世界卫生组织2010 年宣布:“缺乏身体活动”是全球十大(早期)死亡风险因素之一,全世界超过  80%的青少年人口身体活动不足”(即:每天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不足 60 分钟)。

据世卫组织 2010年抽样调查估算中国大陆11—17岁青少年“身 体活动不足流行率的均值高达  83.8%,且高低差异很大,最低为77.3%;最高则达到了 91.1%)。

 体能运动技能(广义)的代际退化严重影响了我国80、90 乃至 00 后青少年一代的全面发展。

 

现代运动生理学研究证实:“体能”的退化预示着人的心肺功能、骨骼ft肉功能、新陈代谢功能、免疫功能、乃至大脑功能的全面“弱化”,对人的学习和生活能力造成限制,进而影响人的智力发展和创造力的开发;现代运动心理学研究也证实:人的早期运动经验就是人的“底层经验”和“原始智力”,这种“经验”来自直接的、深度的运动体验的缺失将会大大影响人的后期心智、情感的发展和个性的形成。

青少年体质健康确切地说是“身心健康”)的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新生更替人口的“底线素质”,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国防等实力与潜能的发展基础,也是国家与国家间、民族与民族间乃至学校与学校间进行“代际比较”的热点和显性指标, 体现着上至一个国家、下到一所学校的整体文明程度,牵动着亿万家庭的心。而体育(包括体育课和各类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里唯一关注全体学生的身体、身体活动、身心发育和健康的实践性、深度体验性的“生命教育活动肩负着维护和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在当下这个身体活动普遍不足的特殊历史时期更是只能加强不能削

 

尤其是当下这个人类和平与发展遭受严峻挑战,国家竞争再次趋于白热化的时代,体育不仅承担着个体的“大健康”1使命,更是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政治使命、军事使命、文化使命和民生使命, 可以说:基于“体育素养”的各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决定这个国家能否在21世纪得以持续地生存和发展。

纵观我国,2000 年后出生的“生命 3.02一代的学生从今年起全面进入了高校,如何用强化体育改革的成果维护这一代以及后续各代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抗压能力”已经刻不容缓。


二、重新定位,直面挑战

当下的“学校体育”,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或转变才能适应现在和未来。过去的二十年,世界教育界达成的一个基本共识是:“身体活动”包括常动”、“嬉动”、“业动”、“竞动”、“健动”和“医动”)是每一个年轻人的整体“生命教育”经验中不可或缺的、刚性化的“精华”和终身健康生活的“基石”。

基于上述共识,“学校体育”的结构和内容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体育(Physical Education,即:身体教育,既包含了课表中的“体育课”,更是覆盖了学校倡导与组织的一切“身体活动”包括“竞技运动”)。

按照传统的观点:“学校体育”的教育计划中只有“体育课”算是“正规教育”(Formal Education),其特点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承认、有相对严谨的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需要受过训练的专职教师授课、有相对严格的成绩考核体系等。而其他的 5种“教育计划”,均是所谓课外的“非正规教育”(Informal Education),特点是: 大多与学生的“自主生活行为”有关,未完全纳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管辖和经费支持、活动计划由学校根据需要自行规定、并非所有专职教师的职责、基本没有考核。

上述传统的分类方法在现代学生“身体活动”的“量”和“强度” 急剧下降的背景下显然是落后的。

现代体育科学的研究证实:任何一个人,要想获得好的运动健身和健康的效果,必须遵循下列 FITT-VP 原则每周的“进步”(幅度)是有效运动锻炼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4

根据上述原则,在运动类型方面,科学家们依据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以下的经验性“锻炼公式”:健康效果=(心肺脑)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天定时定量做+(骨骼ft肉关节)中高强度力量练习隔天分部位循序渐进做+(脊柱关节眼睛)柔韧拉伸望远运动随时随地插空做。

 

身体活动达不到以上要求,仅仅想依靠“体育课”就能解决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显然是不可能的。需要指出的是:这绝不是要削弱“体育课”的地位和功能,而是希望从学生的“积极运动的


健康生活习惯养成”的角度重新思考和定位“体育课”的“本真功能”。至于许多人高度关注的竞技运动例如:足球,现代体育科学的研究一再证实,任何“竞技运动”的能力和水平均取决于下列经验公式:高竞技运动水平=运动天赋+至少 1万小时刻意训赛+外部机遇(很难做到绝对的公平)。 而“体质健康”是“运动天赋”和“运动训赛”耐训力的“基石”,“基石”不牢,任何“高竞技运动水平”都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正如俗话所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上述科学原则和 1:5的“运动健康教育结构”提示我们:学校体育的“工作体系”必须改变了!而且,这个“工作体系”还必须向“校外”延伸


三、科学严谨、聚焦问责

纵览世界各国的“学校体育”,有三个“重大问题”或者三个“重大变化”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这三个问题就是:学校体育的“聚焦度”、

“严谨性”和“责任制”。

(一)关于“聚焦度”

首先,“学校体育”的主体不是“学校”,而是“学生”!不是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非要开设体育课和组织体育活动,而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保驾护航”。因此,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学校体育的第一价值,而评价“学校体的第一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有真正的身心健康发展收益其次,学生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都是家庭、民、社会和国家的未来,保证这个群体的“健康生活”是一切国家必须做到的重中之重底线职责”,也是最大的“公德”。因此,“学校体育”必须“聚焦” —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本以每一个学生的健康为本(健康是人生的第一价值最大的私德,也是最大的公德)→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本→以“养成积极运动的健康生活习惯为本

 

“学校体育”的一切教育活动和工作内容均要围绕学生“习惯养成”这个“焦点”,体现与实施“问题导向靶向干预


(二)关于“严谨性”


严谨性—重构体育于学生个体的逻辑体系区分体育运动对于个体的核心价值溢出价值”,集成“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规律”(学习理论、决策理论、行为选择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家庭教育、生活教育、认知转、行为塑造等)、“学生教育和行为矫正的有效方法”(生态学模、预防复发模型)、“学生个体差异归因分析”(包容性原则)等一切有效可行的科学证据实施系统和精准的分析制作“问题导向的高效干预工具集”,实施分类人群干预或人盯人一对一精准干预”。


 (三)关于“责任制”


要突破“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界限,学校要把 5种“课外身体活动计划”纳入“正规教育”的范畴,实施更加“刚性化”的


保障,同时还要延伸到社会(因为学生 60%—70%的时间是生活在家庭和社会的)。

要重构“学校体育”的:

1、价值链(核心价值和溢出价值);

2、利益链(核心利益和传导利益);

3、执行链(执行层和保障层);

4、责任链(时间责任和空间责任);

5、督查链(内部督查和外部督查);

6、追责链(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


教育是全社会的一项共同责任,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持续进步。这对于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关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 4)的宏愿至关重要。各国政府、学校和教师,要携手全体学生和学生家长,在这方面发挥一线作用。


向前迈进需要有明确的责任界线,知道这些界线何时何地被突破以及需要采取何种行动来应对,这就是问责的意义。


结论显而易见:缺乏问责有危害进步之虞,会使一些有害做法植根于教育系统之中。


各国政府是受教育权利的首要责任方,但这项权利在全球近半数国家里不具可诉性,申诉者也就失去了一条主要渠道。每个人都可以在改善教育方面发挥作用。这项工作应从公民开始,民间社会组织和研究机构提供支持,指出在高质量、公平教育方面存在哪些差距。国际组织也一直发挥着带头作用,为应对我们时代所面临的复杂挑战确立新的目标和具体目标。目前并不是所有的问责方法都有助于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例如,某些地方,以所谓尽力改善优质教学和学习的名义,因考试结果不佳而惩罚相关教师和学校,越来越普遍。必须谨慎处理这种情况,以避免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


有广泛的证据表明基于狭隘衡量标准的冲关式考试会鼓励“玩转制度”(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给学习造成消极影响,使边缘群体更加处境不利。因此,收集有关学习成果的数据,揭示造成教育不平等的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


但从中得出精确的结论需要时间、资源和技能,很少国家能满足条件,因此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问责意味着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政策、立法和宣传,包括通过监察员采取行动保护公民的权利。我们需要全面强化机制,明确规定并执行受教育权利,并让所有政府包括捐助方对它们的承诺负责。


《2030年教育行动框架》通篇可见“问责”一词,这表明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社会非常重视通过发挥后续行动和审查职能促进和监测进展。这也意味着所有国家都应该编写国家教育监测报告,说明本国在履行承诺上取得的进展—目前只有大约一半国家这样做,其中大部分国家为不定期报告。问责就是要解释证据、查明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实现公平、高质量全民教育的努力,都必须以此为支柱。

四、深化改革,务求实效


关键是要针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全面落实《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提出的“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指导思想和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的四项原则,聚焦大多数学生“身体活动不足”的顽症,狠抓公共体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运动教育、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的任务落实和绩效考评。

(一)核心目标

 

 

指标

 

2020 年

 

2025 年

 

实施方式

 

有氧耐力

 

优秀率↑

 

↑↑

 

 

 

本栏主要由学校牵头,分解下达到全体学生,通过不断强化校内校外的“人人每天一小时”的行动计划加以落实。

 

ft肉力量

 

优秀率↑

 

↑↑

 

柔韧素质

 

优秀率↑

 

↑↑

 

BMI 指数

 

合格率↑

 

 

自觉锻炼指数

 

合格率↑

 

 

指标说明

 

每个↑(或↓)代表 5%。

各校要在贯彻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础上,建立本校的【学生体育与健康行为动态监测系统】,进行深入细致的追踪调查,把握影响本校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动态风险因素,明确各个时期的“总体工作目标”和“优先干预项目”。

(二)提高标准,安全第一

深化学生【公共体育】的改革,首先要做到“两个确保”,即:

一是确保严格执行公共体育课时的国家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各校公共体育课的质量标准;鼓励各校根据本校学生的起点水平和自身的工作基础制定优于或高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校本标准】;

 

        二是确保公共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人身安全提升公共体育部门与医疗卫生和后勤保障部门协同工作的水平制定和实施本校的【公共体育安全实施操作标准】,为所有学生购买体育运动伤害保险改善体育运动设施的安全保障水平(包括更衣储物饮水急救、冲淋设备器材检修和维护等),尽最大可能预防和避免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聚焦问题、对标先进,大力提升教育质量


鉴于当前“运动不足和锻炼质量不高”是学生最大的健康风险因素和优先干预事项,各校应对标中外【公共体育】先进学校,动员和整合全校资源,制定由校领导挂帅(率先垂范)、有长期经费支持的长期滚动干预和治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行动计划大幅度、大力度地提升【公共体育】在健康引领”、“科技支撑”和“生活转化”三个方面的功能实践水平,推进【公共体育】与学生健康生活的深度融合。重点是创造性地严格执行所有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数量和质量标准,将运动锻炼的“FITT-VP”原则落实到所有学生,并实施最严格的考核和问责制度,确保每个学生每天都有“一小时”参与中等以上强度的结构化功能性健身运动”,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状况有选择地重点进行【心肺有氧】、【抗阻增ft】、【重力制衡】、【环境适应】、【健康用眼】等方面的锻炼;对部分肥胖和超重学生重点进行【健康膳食】的训练和组织实施【耗能减脂】运动;对部分患有精神障碍或成瘾性的学生重点进行【运动减压】或【运动脱敏】的训练等等


(四)动员社会、整合资源,强化全程干预


发挥科技力量的优势,高度重视当代运动健康科技快速发展的态势,全面推进【公共体育】的“动态资源整合和运用”的技术改革。各校应动员和协调本校体育健康医疗心理后勤传媒网络等技术力量,整合校内和校外(高水平运动健康科技企业高信用健康保险业等)的力量,形成步调一致地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对抗不健康生活方式袭扰,覆盖所有学生的“锻炼和行为改善技术研发系统”、“科学指导与践行服务系统”和“身体活动水平动态监控系统”,提升【公共体育】的科技和文化含量,力求科学、精准到位,使所有学生真正具有“获得感”,使体育活动的个体健康效果最大程度的“显性化”


(五)提档升级,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队伍


新时代【公共体育】师资队伍的业务要求是聚焦学生的身心发展,形成更为高效的、能将体育运动与健康生活相融合的专业技术力量。要在充分保障体育教师合法权益和待遇的基础上,高度重视职业化、高水平公共体育教师的职前和职后培养,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打造一支数量充足(专任教师与在校生的比例不得低于 1:300)、技术过硬、敬业担责、优质高效,符合时代要求的【公共体育】专业化师资队伍。


(六)强化对公共体育的督导,实施省、校两级绩效考核


1、继续强化对学校公共体育工作的政府督导,坚持年终通报, 对不达标学校实行严格的限期整改制度。


2、各校要以“体育锻炼过程实效化”为导向,深化【公共体育】内部考核体系改革,重在对身心健康监测和干预工作的绩效进行考,重点考察本校的体育生师比、学生体质健康动态监测系统的运行效率、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度、学生课外自主锻炼长期参与率、学生体能测试优秀率学生校园体育竞赛参与覆盖率和体质弱生持续改善率等关键绩效指标(KPI)。

 

3、鼓励各校试点推行与学生毕业相挂钩的《学生体质健康合格证书制度;鼓励各校围绕学生身心健康的“优先干预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训练和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试行基于学生健康生活和学习“过程据”的“进步幅度奖”或“运动健康奖学金”制度,激励学生加强自律和自我管理


附录 1

认清什么是新时代的体育?

 

特征

旧时代

新时代

名称

学校体育

青少年体育

依据

基于学校的主观选择

基于学生的客观需求

方式

碎片化阶段性体育课+课外活动

整体性终生结构化功能性身体活动

重点

基于条件的表现性运动项目技能

更加包容的日常性健康生活技能

空间

学校内

家庭、学校和社会

时间

每周 3 小时

每周 5~7 小时

焦点

阶段成就

终生健康

性质

基于项目的技能教育

基于生命的技能教育

考核

阶段终结性

持续过程性

形式

宽松性

强制性

监测

弹性问责

刚性问责

组织

班级化

团队化

技术

非实时化的事后结果监测

实时化的行为过程监测

效果

与学业成绩无关

促进学业成绩提升


附录 2

“运动健身(运动锻炼)”对“大健康”(Wellness)的十大贡献

 

大健康的维度

解释

运动健身(运动锻炼)的贡献

备注

直接作用

健康收益

 

社会健康

 

家庭和社会关系和睦

移风易俗,维护社

会规则,维持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

形成崇尚健康的和谐社会风气。

有案例,但量化数据不充分。

职业健康

工作舒心、收入有保

障、福利水平高

对抗亚健康和职业

病,提升生产力

防治和改善职业

病,降低医疗支出

有案例,但量化数

据不充分。

 

信仰健康

信仰坚定三观成熟

遵循道德和规则意识,崇尚公平竞争

的“体育精神”

人心向善,仁者寿

有案例,但量化数据不充分。

 

 

躯体健康

 

 

器官、肌肉、骨骼

增强体质,维护生命张力

改善心肺功能提 高 免 疫 力 预防慢病

促进康复

延缓衰老

量化数据充分,但集中在“心脏和呼吸系统健康”和“骨骼肌肉健康”。

 

 

智力健康

 

注意、记忆、反应、理性思维

体脑联动,改善大脑供氧,全面激发大脑功能

促进大脑发育,改善认知能力和记忆水平;延缓智力衰退;防治阿尔兹海

默症;

有案例,但量化数据不充分,近年成为研究热点。

 

情绪健康

 

积极、乐观、包容

 

积极、外向、开放

提升多巴胺水平,

减压抗压,促进情绪稳定

有案例,但量化数

据不充分,近年成为研究热点。

环境健康

安全、无污染

保护环境的意识和

行为增加

降低环境能耗,促

进环境治理

缺少案例和量化数

财务健康

收支平衡,消费理性

增加运动支出和营

养支出

减少医疗开支

缺少案例和量化数

心理健康

个性正常、适应环境

刺激

正视挑战,砥砺意

志,自立自强

有益人格健康,防

治心理疾病

有案例,但量化数

据不充分。

 

医疗健康

 

可及、安全、有效

熟知人体知识,提升健康素养

降低误诊率,提高依从性,减少医疗

开支

缺少案例和量化数据。

 

说明

1、“大健康”一般来说包括 3~10个维度,所谓三大维度是指“躯体”、“心理”和“社会”这三个方面;10个维度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分。

2、上表只是“示意”,并非统计推断,仅供参考。


附录 3

影响学生健康的四大要素:

1、社会经济因素:核心是“知识”(知识鸿沟)和“资金”(家庭实力),占比达 40%;

2、健康行为因素:核心是“饮食”和“习惯”,占比达 30%;

3、医疗照护因素:核心是“及时治疗”,占比达 20%;

4、物理环境因素:核心是“生活和工作环境”,占比达 10%。


附录 4:生活环境对健康促进的重要意义

改造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比仅有健康基因重要的多(尽管只占 10%,却是我们能够做到的)!


附录 5:公共健康只有全员合作才能收到实效

十多个方面(社会人群、社区管理者、商业机构、教育机构、政府领导、慈善组织和投资家、基于信仰的各类组织、医疗机构、公共健康机构、健康保险机构、非营利组织;还包括大众传播和媒体机构)形成“为了下一代”的集体共识和统一行动(不是相互掣肘和抵消),才能达成青少年健康干预效果的最大化。


附录 6、如何进行“组合干预”?

运用平衡的(四要素)干预组合来产生最大的影响:

1、可以首先在一个领域(例如:环境改造、行为改造等)开展行动,一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积极影响;

2、有条件的时候,可以在所有四个行动领域(社会经济领域、物理环境领域、健康行为领域和医疗护理领域)中普遍开展干预;

3、随着时间推移,增加对“社会经济领域”的投资,以便对所有人的健康和福祉产生最大化的影响。

“五步干预行动”的“戴明环”滚动闭环):需求和资源评估优先干预项识别针对性政策和干预计划选择优先干预行动的实施干预效果评估与反馈


附录 7: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健康促进(干预)的 9 大方法

1、Healthypublic policy  公共健康政策;

2、Advocacyfor health  健康宣传与支持;

3、Healthysettings  健康环境改善;

4、Developinghealthy communities through community mobilization  健康社区建设(动员);

5、Using media to promote health: mass media,social media, and social marketing 媒体运用:大众媒体、社交媒体和社会营销;

6、Peereducation  同侪教育法;

7、Therapeuticchange methods  治疗方法革新;

8、Informationand advice methods  信息和劝告法;

9、Multilevelinterventions and programmes in health promotion  多元多层次干预计划;



推荐阅读


1.教育部:体育课也要留课后作业,体育成绩或成升学加分项!

2.陈洪:大健康赋

3.中日青少年,体质健康数字“差”的背后




编辑 蒋美茹   图源|网络

微信ID:dogshangyjzx

投稿邮箱:dongshangyjzx@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